2)胸痹_余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气散气诸法。不知有填塞邪气攻冲之窦也。

  千金治胸痹达背痛。用细辛散。胸中逆气。心痛彻背。少气不食。用前胡汤。胸中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燥唾沫。服橘皮枳实生姜汤。不应。用治中汤。胸痹腹背闭满。上气喘息。用下气汤。胸背疼痛。用熨背散。足补金匮之未逮。

  病患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千金加橘皮、吴茱萸。名通气散。治胸满短气而噎。

  此即胸痹一门之证。必编者之差误。入于呕吐哕中。今并论于此。盖阳受气于胸中。以布气息。今阴乘阳位。阻其阳气布息。呼吸往来之道。若喘若呕若哕。心舍神者也。聚饮停痰。则炎炽不宁。彻心愦乱。无可奈何。故用半夏、生姜之辛温。以燥饮散寒。则阳得以布。气得以调。而胸际始旷也。其用橘皮、吴茱萸。及加竹茹、人参。皆此例也。喻嘉言曰。按胸痹之证。人所通患。金匮出十方论治。然未明言其故。盖胸中如太空。其阳气所过。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外。设地气一上。则窒塞有加。故知胸痹者。阳气不用。阴气在上之候也。然有微甚不同。微者但通其上焦不足之阳。甚者必驱其下焦厥逆之气。通胸中之阳。以薤白、白酒。或栝蒌、半夏、桂枝、枳实、浓朴、干姜、白术、人参、甘草、茯苓、杏仁、橘皮。择用对证三四味。即成一方。不但苦寒不入。即清凉尽屏。盖以阳通阳。阴分之药。所以不得预也。甚者。则用附子、乌头、蜀椒大辛热。以驱下焦之阴。而复上焦之阳。补天浴日。在医之手眼。奈何后世总不知胸痹为何病耳。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