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暑_癫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脉

  暑伤于气,所以脉虚、弦、细、芤、迟,体状无余。

  证

  夫暑者,相火行令也。夏月人感之,自口齿而入,伤心胞络之经。其脉虚。或浮大而散,或弦细芤迟。

  盖热伤气,则气消而脉虚弱。其外证头疼身热,口干烦渴,面垢自汗,倦怠少气,背寒冷热。甚者迷闷不省,而为霍乱吐利,痰涎呕逆,发黄生斑,皆是其症。又甚者,火盛制金,不能平木,肝邪独旺,以致搐搦,不省人事,其脉虚浮。浮者风也,虚者暑也,俗曰暑风。治宜黄连香薷饮加羌活,或只双解散加香薷。

  治

  大抵治暑之法,宜清心利小便为主。若自汗甚者,不可利之,以白虎汤清解之,次分表里治之。如在表,头痛恶寒,双解散加香薷,及二香散、十味香薷饮之类。在半表半里,泄泻须渴,饮水吐逆,五苓散主之。热甚烦渴,益元散清之。若表解里热甚,宜解毒汤、下神芎丸,酒蒸黄连等丸。或人平素虚弱,及老人冒暑,脉微下利,渴而喜温,或厥逆不省人事,宜竹叶石膏汤加附子半个冷服。凡夏月暑证,不可服诸热燥剂。若误用之,乃致斑毒发黄,小便不通,闷乱而死矣。

  一伤暑与伤寒,俱有发热,当明辨之。盖寒伤形,暑伤气。伤暑则恶寒而脉紧,伤暑则恶热而脉虚微,以此为异。经云∶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治宜小柴胡汤加石膏、知母,或人参白虎汤主之。天时淫雨,湿令并行,苍术白虎汤主之。若元气素弱而伤重者,用清暑益气汤。

  一行人或农夫于日中劳役得之者,名曰中热。其病必苦头痛,发燥热恶热,扪之肌肤大热,大渴引饮,汗大泄,无气以动,乃为天热外伤肺气也,宜人参白虎汤主之。

  一人避暑热于深堂大厦而得之者,名曰中热。其病必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痛而烦心,肌肤大热无汗。为房室之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宜用辛温之剂以解表散寒,五积散主之。

  一外不受寒,止是内伤瓜果、冰水冷物,腹痛泄泻,或霍乱吐逆,宜缩脾饮主之。或理中汤加神曲,麦芽、苍术、砂仁,此专治内温中消食也。

  一吐泻脉沉微,不可用凉药,宜附子大顺散主之,或附子理中汤加炒白芍药。

  一夏月多食冷物,及过饮茶汤水湿,致伤脾胃,吐泻霍乱,故治暑药多用温脾、消食、渗湿、利小便之药,医者要识此意。

  一发热恶寒,身体疼痛,小便涩,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脉弦细虚迟,表里中也,用补中益气汤加香薷、白扁豆;热加黄芩。

  方

  治暑风卒倒法凡人中暑,先触心经,一时昏迷,切不可饮冷水,并卧湿地。其法先以热汤灌,或童便灌,及用青布蘸热汤熨脐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