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9章 魔幻的变化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帝手里才完工,天启年间耗资又接近600多万两白银。也就是说,万历二十五年的那场火,前前后后一共烧掉了大明朝整整1500万两白银。

  1500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明末鞑子崛起后辽东的军费支出,支撑几十万兵马的军事行动,一年差不多是500万两,1500万两可供明军在辽东支撑至少三年(这还是在辽东军腐化堕落的前提下)。

  而等到1644年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崇祯号召群臣捐款给士兵发饷,一共只募集了20万两白银。

  这三座大殿,在历史上划出一条诡异的曲线,它们的落成、修补、雷击、起火、重建、崩塌,竟然神奇成为了大明财政和皇朝命运的缩影。

  如今,高务实意外接过了皇极殿的重修工程,虽然不是立刻动工,而是要等日新楼建成并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再开工,但这或许已经无意中改变了三大殿的命运,也间接避免了大明又一处财政灾难。

  如无意外,将来皇极殿的各种金丝楠木及其他名贵木料将会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石柱、石雕的兴起,考虑到汉白玉这种主材料的产地就在京师附近,皇极殿未来的造价有望大幅降低。

  高务实只记得自己当年看《神宗实录》时动不动就看见有关修三大殿的记载,虽然具体时间记不清了,但至少他知道有这件事,而且修了很多年,花了很多钱。

  因此,为了将自己承接皇极殿新建工程这件事“板上钉钉”,高务实故意把日新楼的建设弄得沸沸扬扬,整个工程全面对外展示。

  与此同时,他还亲自放出话来,说将来定要为大明奉上一座能历雷击火焚而不毁的“永恒之殿”,一时间京师民间又被吊起了胃口,甚至有人开了长盘,赌高司徒这“永恒之殿”到底是不是吹牛。

  白玉楼的鼎鼎大名这时候终于有了作用,不少到访过白玉楼的官员、文士,以及常常路过白玉楼别院而远观的民间人士,纷纷表示说白玉楼自建成以后,还从未进行过修葺,如今看来也“一如当年”,进而认为高司徒这话恐非虚言。

  但也有人认为白玉楼到底也就只建成了数年光景,它又是个“石头房子”,一时半会自然还坏不了。可是,“石头房子”毕竟不“宜居”,人之居所还是得在“木”中才合五行相生之道。

  这件事最终演变成了“新法好”还是“成法好”的争论,继而又成为朝中实学、心学两派的新争议。

  实学派官员例举白玉楼建设成本之低廉、建筑本身之坚固,认为推广新式建筑“利天下万民而泽被苍生”;心学派官员则引经据典,甚至编出一些神神道道的鬼故事,证明“石头房子”不宜培养正气,甚至“阴邪入室”,不利长久。

  不过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