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1章 万贵妃的提议_大唐皇长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颐和园中,灯火辉煌。

  有煤油,又有鲸油蜡烛,不管是颐和园还是大兴宫,晚上的照明情况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除夕之夜,李承宗一家人都在颐和园陪着李渊一起度过。

  “大郎,那鲸鱼,真的跟奏折中汇报的那样,像是小山一样大吗?”

  看了看宫殿两旁巨粗的鲸油蜡烛,李渊忍不住跟李承宗再次确认了起来。

  这几天,关于鲸鱼的事情,已经成为长安城的热门消息。

  不管是勋贵百官,还是普通百姓,都对鲸鱼充满了兴趣。

  “阿翁,鲸鱼有很多种类,有大有小,但是大的鲸鱼,真的像是小山一样。

  这种动物,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动物了。”

  李承宗现在跟李渊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

  他登基以来,没有大规模的清洗李渊的老臣子。

  当然了,他肯定也不会让李渊有机会翻盘。

  “世界之大,果然无奇不有啊。没想到海洋里面居然还有这样子的大鱼。”

  “阿翁,鲸鱼其实不是鱼,据说它跟很多动物一样,是哺乳动物。”

  “啊?鲸鱼不是鱼?”

  “是啊,只不过大家习惯了把它叫做鱼,所以才叫做鲸,其实说鲸才是比较准确的。”

  “大郎,这些东西,你是怎么知道的?”

  李渊这个问题,也是许多人想要知道的问题。

  所以他这么一问之后,就连郑观音也忍不住支起了耳朵,想要听一听李承宗如何回答。

  “阿翁,这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不同的人是有完全不同的情况的。

  《中庸》里头说过: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孙儿这就是属于生而知之的那一小撮人咯。”

  李承宗这个说法,让大家都无话可说。

  毕竟,他这个回答,也算是一个回答。

  还拿出了《中庸》上面的说法来佐证自己的内容。

  那就更加不好说什么了。

  “这么说来,你之前提到那个什么美洲有亩产千斤的粮食,也是生而知之咯?”

  “正是!”

  李渊:……

  “大郎,今天渭水书院已经有专门的探险船队出海去美洲,按照地球仪上的情况来看,明年应该就会回来了。

  你觉得这一趟他们能够顺利的带回来你说的那些土豆、地瓜或者玉米吗?”

  郑观音看到殿中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便在旁边插了一句话。

  “出海毕竟还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去到遥远的美洲。

  不管是从倭国北边行走,还是从南洋那边过去,距离都是非常遥远的。

  理论上,他们应该是可以顺利的过去的。

  但是如果中间碰到什么风暴或者什么意外的话。

  那么情况就不好说了。”

  这个年代的出海,哪怕是有李承宗开挂,也是有非常大的挑战的。

  所以他也没有把话给说死。

  “大兄,你不是说南洋那边有许多好吃的水果吗?

  什么时候船队回来可以带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