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三六章 保重(全书完)_崛起1639崛起新人生潇逸蒋勤勤刘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加说一切从头开始组建,污染根本是防不胜防,因此把重污染行业放在他国是一条可行之计。

  恰好江户位于太平洋西岸,污水都排入了太平洋,污染不到大明沿海。

  当然了,李信与德川家光缔结的只是意向性协议,具体条款还需要双方的手下逐条订立,为此,李信临行时带走了德川家光派出的代表团数十人。

  既为谈判,又为学习,正如古代的遣唐使。

  核心技术李信是不会交给日本人的,能让他学的,只是体制,国企的运营规范。

  回到北京,已经是夏末,李信让南海舰队着手于把大顺的第二批人马迁往马六甲,今年送走了李自成,明年就该送崇祯了。

  到年底的时候,荷兰人终于来了,马六甲的惨败让他们认识到,如果再不交好焕发新生的大明,怕是在巴达维亚的基地都会失去,于是答应撤出台湾,同时在松江府青浦县靠海的一侧,划出一块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租给荷兰人,用于分捡货物,为期二十年,到期双方无异议,可自动续签,治安由松江警方负责,但不涉及荷兰人货场。

  为表示诚意,第一期只象征性的收取一个银元。

  这和清朝的租界是完全不同的,大明拥有执法权。

  其间吴三桂与孔有德火拼,孔有德战败身亡,吴三桂向李信称臣,请求远赴海外,讲真话,往海外送人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就如郑和七下西洋,到底花了多少银子,收入几何,这恐怕是个无底黑洞,永乐死后没多久就禁海,甚至还把宝船的资料给烧了,未必就与开销过大没有关系,李信也是咬牙硬撑。

  李自成还好,至少攻占马六甲挽回了一部分损失,但是明年送崇祯,就完全是倒贴,再往后送李定国,又是一笔天价高销。

  而且在那个时代,出海的死亡率非常高,为了尽量保证不出现伤亡,就得征用更多的船只,减少人口牲畜的单位密度,这使得成本进一步提升。

  不过这对于吴三桂不存在,因为辽东出产人参和貂皮,以目前的运送速度,把吴三桂送走至少要在五年以后,这五年里,吴三桂用人参貂皮为自己赚路费,因此李信答应了他,他的存身地,将在马六甲海峡的对面,苏门答腊岛,与李自成隔海相对。

  这也是李信的一种掣肘手段,这两人是永远不可能联合起来的。

  把吴三桂送往苏门答腊,有益于将来向新加坡派驻海军,因为三方势力,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

  次年春,海冰解冰,崇祯也该走了,随同崇祯前往北美的,约有近五万人,其中包括两万丁壮,也是战士,其余各人只要是有劳动能力的,都经过了培训,铸造、治炼、勘探、工程、造船、农林渔牧,各方面人才济济,对于崇祯,李信是上了心的。

  除了将留给他全副武装的女王船五十艘,仿女王船百艘,还有大量的枪枝弹药,甚至连米尼枪的制法都交给了崇祯,未来还将不断的流放犯罪人员去北美,以目前大明的犯罪率推算,不到死刑的重大罪行全部处以流刑,每年约有千人,这个数目已经不少了,用以增强崇祯的实力。

  李信衷心希望崇祯能够在北美站住脚,阻挡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在全世界的扩张。

  “保重!”

  李信郑重拱手。

  崇祯心情复杂的看着李信,又看了看站李信身后的张皇后与长平,也拱手道:“望你经营好华夏,若你不堪,朕与朕的子孙早晚有一日会重新回来,告辞!”

  说完,大袖一甩,转身而去。

  “父皇!”

  长平忍不住泣声呼唤。

  崇祯只脚步略微一顿,就头也不回的加快了步伐!

  不片刻,庞大的舰队由天津起航,缓缓消失在了地平线尽头。

  “呜呜呜~~”

  长平扑入张皇后怀里痛哭起来。

  (全书完)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