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九六章 宁降清,不降贼_崛起1639崛起新人生潇逸蒋勤勤刘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祸,只好顺应时势,迎他进关,先杀败流贼再说。”

  吴三桂叹了口气:“我原想借清兵救回皇上,重建大明,此梦今已落空。”

  余一元也叹了口气:“满洲人恢复金朝盛世,是势所必至,此势非始于今日,而始于皇太极继位。

  努尔哈赤之时,满洲草创,无力进入长城,也未想到占领北京,割据辽东足矣,对俘虏来的汉人要么杀掉,要么为奴,至皇太极继位,优待汉人,满汉之间不再仇视,和平相处,各安生业,也吸引了诸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率部来投。

  皇太极由此名声渐隆,更多的汉人往投,至崇祯九年,满洲内部政局稳定,兵力强盛,始有问鼎中原之志,而松锦大战,明朝十余万兵马丧于关外,从此满洲人主宰辽东,再想挽回败局,虽诸葛复生,亦无善策,何况今日见明朝已名存实亡,李自成又非英主,李信则离经叛道,士大夫厌之,有此良机,多尔衮岂能善罢干休?”

  吴三桂感慨道:“十来年间,满洲兵几次进入长城,饱掠之后,仍回满洲,倘若此次也能如此就好了。”

  余一元苦涩道:“难啊!十余年来,满洲兵于秋冬农闲时候入长城,在畿辅与山东掳掠人口财物,春末返回,每次掳掠,都使满洲人口与财力物力增加,而明朝不断削弱,这是皇太极要进入中原,在北京建立清朝的宏图远略,今多尔衮继承他的遗志,入关的目地是毕其功于一役,如果一战杀败流贼,大概不出数月,清朝就会迁都北京了。”

  吴三桂显得恍然若失,眼神空泛,他觉得自己是如此的好笑,原打算周旋于各势力之间,火中取栗,可是他有把握不烧手么?

  好一会儿,吴三桂问道:“难道我吴某只能做亡国之臣?”

  佘一元落泪道:“一元虽未做官,但是幼读圣贤之书,已领乡荐(中举),今日竟不免做亡国之人,马上要遵照胡人之俗,剃去须发,岂不痛哉,岂不痛哉!”

  屋内的气氛有些沉闷,众将相对而泣,不过哭归哭,从利益方面考量,降清要远远好过为明朝卖命,也强于降了李自成或者降了李信。

  多尔衮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关宁两地的文武官员可跟着升迁,还可以收回宁远的田地房屋,这是非常实际的问题,所付出的代价,无非是剃发易服。

  关外汉人和关内汉人是不一样的,关外汉人长期和满洲人接触,看习惯了那古怪的形状,而且满洲人凶威滔天的印象也浸入了他们的灵魂当中,对满洲人有种天生的惧怕。

  当然,最重要的是,迁居辽东的汉人,要么是军户,要么是走投无路才背井离乡,或多或少都受过欺压和不公,对明朝心有怨言,总总因素综合起来,并不太排斥剃发易服。

  吴三桂一一看过下面的将领,问道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