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宋应星_崛起1639崛起新人生潇逸蒋勤勤刘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看了看李信,又看了看红娘子,神色中似是有所明了。

  “军门,请问军门如何称呼,可是受杨制军(杨嗣昌)之命去往襄阳?”

  这时,前面有一辆马车开来,十来个护卫随行,一名童子挥手呼唤。

  “不敢,在下杞县李信,请问你家老爷如何称呼?”

  李信拱手道。

  马车徐徐停住,一名六旬老者被童子搀扶下了车,略一拱手:“老夫宋应星,不知李公子受哪位大人差遣?欲往何处去?可有功名在身?”

  ‘宋应星?’

  李信微愕,这不就是著《天工开物》的那位么?在明末,有三位专著于西学的重要人物,一是徐光启,三年前病故,另一个是火炮专家孙元化,被温体仁构陷致死,最后一个便是宋应星,此人在仕途上没有大的进展,反临到老了,被任为亳州知州,明亡任广州知府,南明亡挂冠归里。

  “原来是宋老先生,学生本是秀才,被县令污陷,已革去功名,此行欲往南阳,投奔闯王。”

  李信肃然起敬,又拱了拱手。

  “胡闹!”

  宋应星大怒:“你堂堂读书人,纵有冤屈,可向学政申冤,怎能从贼?本来老夫观你心存仁善之念,起意结交,可是你……你竟甘做那衣冠败类,你太让老夫失望了,眼下朝庭正是用人之际,老夫可为你手书一封,往襄阳寻杨使相(以辅臣身份督师称使相),或可给你个改过自新,建功立业的机会,你年纪还小,莫要糊涂啊!”

  “喂,老家伙,嚷嚷个啥呢?”

  “原来是朝庭的走狗,不是朝庭无道,老子岂会家破人亡?”

  众人纷纷现出了不悦之色,甚至有人握上了刀柄。

  李信摆了摆手,便道:“宋老先生,遍地的饿孚你也看到了,这还是初秋时节,收获过后,到了冬天和明年青黄不接的大长荒,惨象将不知严重到何等地步,不知有多少人饿死于道旁,杞县在全省八府十二州一百单六县中,战乱还算比较少的,天灾也比较轻,却成了这般局面,茫茫中原,何处是乐土?若非朝庭无道,怎会如此?

  况那杨嗣昌乃阄党,若非此人与高起潜弄权,卢制军怎会惨死?学生对朝庭已经绝望,恕难从命。”

  宋应星满身正气,沉声道:“你这小儿,休要狡辩,哪朝哪代没有饥荒,皇上登极之初,逢陕西大灾,难道就没有放赈救灾,可惜饥民被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煽动,四处流窜,所经之所,赤地千里,若非那几个贼子私心作祟,天下怎会崩坏至此?

  而杨使相辅佐皇上,兢兢业业,未曾有半点差池,九老(卢象升)之死错综复杂,实是主战与主和两派分歧巨大,不可以善恶一概而论,你莫要听信传言。

  李公子,老夫见你人才难得,尚存善念,故才有此一劝,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你可莫要辜负了君父圣恩啊!”

  “哈哈哈哈~~”

  李信大笑起来:“他朱由检有何资格作我李信之父,我自小到大,未受其尺寸之恩,我父姓李,不姓朱,学生有负宋老先生的抬爱,只能说声抱歉。”

  “你……你……”

  宋应星指着李信,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这是妥妥的反贼,妥妥的大逆不道之言啊!

  李信又道:“别说我李信,天下百姓亦深受朱由检之害,若非他急功近利,刻薄寡恩,天下断不至于丧乱至此,称他一声君父,他可当得起?宋老先生,我知你是好意,奈何道不同不相为谋,老先生请自便。”

  “好好好,孺子不可教也,我们走!”

  宋应星气的直点头,两条腿都在打着哆嗦,童子赶忙把他搀上了车。

  “驾!”

  童子一鞭抽上马股,车队缓缓启行,当从李信身前经过时,李信唤道:“宋老先生,你饱读诗书,学富五车,莫非看不出大明亡国之相?天下已到了打破重来之时,此非人力所能挽回,还望老先生冷静反思,学生言尽于此,他日或有与老先生的再见之机,届时将当面讨教。”

  “哼!”

  车厢里,传来一声闷哼!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