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14章 和声_重生明星音乐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协奏曲版本他并没有拿出来,真等到那天的话,比起原版,在曲式结构以及和声上,肯定也是会有更多提高的。秦放歌也想看看滕舒婷她们演出的民乐版本,在观众中的反响如何。

  这次的燕京之春国际音乐节,音乐学院为她们争取到这样好的演出机会也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且还是作为最后压轴戏出场。吴亦芬这样的教授消息更灵通些,也时不时的跟她们透露点情况。为确保她们出场,吴亦芬还请了学校领导先过来现场,听过她们的排练。又有秦放歌作曲的名头在,这才让领导们尽全力去争取。

  现在的演出市场,哪怕是这样的国际音乐节,同样竞争激烈,或者用惨烈来形容也不为过。光是民乐团,知名度甚至是实力在她们之上都好多,而且还都是大编制的民族交响乐团,就音乐学院而言,他们民族管弦乐团都是特专业,有专门的指挥和排练场地的,论演出经验,那也是久经舞台考验,而且还出国交流过的。

  更别中央民族乐团,燕京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这样的老牌民族管弦乐团了!

  在这些强敌环视之下,争取到这样宝贵的演出机会,这也让滕舒婷她们越珍惜。不用吴亦芬动员,她们都会更加努力练习。

  当然,选曲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样的大型音乐会的重要场次上,长达一个小时的《锦瑟华年》肯定不适合,那得占用别人多少时间,招多少人仇恨。就这半小时的《梁祝》,不满意的人也比比皆是,反对之声更是不绝于耳,甚至还有人举报说这次的音乐节有黑幕之类的。

  可这些声音,最后无一例外的都被压了下去。

  如果光是滕舒婷她们自己的话,在面对这些老牌的民乐团以及名家大师的时候,肯定底气不足!但有华夏音乐学院的老师,还有秦放歌这个最坚实的后盾在,她们就完全可以挺直腰杆。勇敢大方的用这半小时的《梁祝》,尽情展示各自的才华。

  而且,售票情况也说明了一切。

  国家大剧院和秦放歌合作已久,用起他的名头来,也是丝毫没有迟疑。在除开保留票外,其他门票在售票日就全部售罄。观众肯买账,一方面得益于这次的国际音乐节宣传做得好,名家大师多,还有就是林宝卿她们所组成的锦瑟华年乐团,也拥有了一定粉丝群。

  更重要就是挂着大剧院官网页上,极力宣传的,“秦放歌又一优秀民乐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十五日晚上七点半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演”。

  在燕京,在国家大剧院,秦放歌的名字就是上座率的保证,而且这次的门票,比秦放歌以为亲自演出的时候,便宜了太多,最贵也就一千多一点。这也就导致在官方网站上开售当日,放出去的门票就全部卖光。

  秦放歌的作品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