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0章:战前准备【二合一】_战国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太近了,说难听点,韩国被秦国打地太惨了。

  别看今时今日的秦国将魏国视为东进中原的最大阻碍,但在此之前,韩国才是秦国最近的绊脚石,只不过韩国被秦国打地太惨了,秦国这才将矛头转向了魏国。

  可即便在国家衰弱至今的情况下,近几代韩王仍旧投入大笔金钱,大力改进冶造业,力求在兵器方面始终保持比秦国优良——不是因为历代韩王有多么多么英明,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毕竟一旦在军队兵器上落后,本来面对秦国军队就没有多少胜算的韩军,将丧失唯一的优势。

  因此可以说,“天下强兵出于韩”的美誉,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韩国自身,而另外一方面,则来自于秦国的步步紧逼。

  而抛开韩国军队的兵器、甲胄不谈,蒙仲对于韩国士卒的素质,亦给予高度的评价。

  与世人所误会的恰恰相反,韩国军队由于国家长年受到秦国的威胁,因此在士卒训练方面从来都不敢松懈,就蒙仲亲眼所见,韩国军队的素质,绝对不亚于赵、魏、宋三国的军队——当然,这里所说的魏国军队,指的是一般的魏军,而不是魏武卒。

  可以说,韩国军队唯一的短处,仅仅在于军队数量较少。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在韩国在跟秦国漫长的战争中基本上胜少败多,非但损失了大量的军队,还损失了大片国土与城池,这一来二去的,国力难免日渐衰落,而可以作为兵源的青壮男子,也是越来越少。

  据暴鸢在与蒙仲闲聊时述苦的话所知,如今韩国可动用的军队大概约在十万以内,倘若动员举国兵力,大概在十五万到二十万左右。

  说实话,以近代中原各国战争的兵力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讯息,意味着韩国将渐渐无法支撑来自于秦国的胁迫。

  甚至于说得难听点,秦国如今随时可以灭掉韩国,只要秦国动用超过三十万的军队。

  韩国之所以还存活着,一方面是全靠魏国在背后支撑着,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秦国还不想打草惊蛇——出兵三十万覆亡韩国,引起中原诸国的恐慌,使各国铁了心合纵抗秦?这可不是聪明人的战略。

  在不严重惊动中原诸国的前提下,一点一点地蚕食魏韩两国,这才是秦国的策略。

  两日后,即三月十六日,暴鸢带着蒙仲前往宜阳。

  途中,一行人经过了新城。

  宜阳之战后、伊阙之战前,新城由秦将向寿把守,是当时秦国继宜阳之后,攻打韩国的又一座前线重城。

  随后在伊阙之战时,暴鸢在蒙仲的帮助下重新夺回了新城,将坐落于伊水西岸的新城,打造成防备秦国的第二道防线。

  至于第一道防线,自然就是坐落于雒水北岸的宜阳。

  在从新城前往宜阳的途中,蒙仲看到了不少小型的军营,东一座、西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