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敦煌大盗_重生法国当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一个重大发现就是其实奥古斯都他们都被骗了,想来大家应该都知道驻印英军中尉鲍尔在库车发现了一本由桦树皮穿成的古籍,随后奥古斯都--鲁道夫--霍恩雷先生破译了这本古籍,发现这是由婆罗米文字书写的佛教咒语和医疗、谚语,这也是全世界发现的最早的由婆罗米文字书写的古书。”

  斯坦因说的这件事唐宁多少也听说过一些,在奥古斯都破译了这本古籍之后,有大量的考古学家奔赴塔里木盆地,一时间,新疆地区的古籍成为了抢手货,不过即便是重金求购,古籍依然很难寻到,毕竟古籍这个东西,总是要先找到遗址,而且遗址中还得有文书才行。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英国驻新疆喀什葛尔政治代表、中英混血的马继业(乔治--马卡尔特尼,中文名马继业),通过特殊渠道,花费重金购到了一批古文书,经过奥古斯都鉴定,都属于“婆罗迷”古籍,而且他推测,这也许就是从未发现过、已经失传千年以上的“阿育吠陀”典籍。

  他的这一宣布,引发了西方世界的“中亚探险热”,人们进入中亚地区,寻找当地的古籍,而越来越多的古文书,也被重金收购之后,进入欧洲的各大博物馆内,成为了典藏的瑰宝。

  “但是奥古斯都绝对没有想到,这些古籍竟然是一个名叫伊斯拉姆-阿克洪的家伙伪造的,其实最初我就觉得这些古籍过于相似,直到在和田直隶州知州潘振先生的帮助下,才抓到了这个造假的阿克洪!并在他家中发现了大量造假工具——一些专门做旧褪色的纸张、专门印制“陌生文字”的刻板,以及相关的木板、麻绳。

  据这个阿克洪所说,最初他是从阿富汗商人那里得知了印度、英国、沙俄那边的商人们,对古代手写的那种文书比较感兴趣。

  这种古籍,曾经被一些寻宝人在丹丹乌里克发现过,刚开始阿克洪也去沙漠遗址转悠了几圈,很快他便发现,这条路,走不通。

  一来沙漠浩瀚,寻宝过程必然要经历各种困难、危险,其次,到底哪里有古籍,谁也无法知晓,这种没有确定目标位置的找寻,希望非常渺茫。

  阿克洪的脑子很灵活,他很快便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仿造古籍,阿克洪首先模仿真正的手抄本上的草书内容,进行试抄。

  随后,通过他人的转手,将之卖给了马继业,忐忑的阿克洪在等了许久之后,等来了买家要求继续提供的需求。

  不久,阿克洪便开始继续制作古文书的活动,刚开始阿克洪还能够按照真本描绘文字,后来当他发现没有一个欧洲人认识这个文字之后,他便开始放飞自我,自己随心所欲地创造起“文字”来了。

  随着每本书被高价卖出,并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之后。阿克洪开始产业化制作,他和一些同伙开始用木板印刷古书,然后用胡杨树胶将纸张染成黄褐色,随后挂在壁炉上进行烘烤,即便有些纸张被不小心烘烤熏焦、损坏,买家也没有任何怀疑,毕竟古书在保存过程中,发生任何损坏,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在贩卖给欧洲人之前,阿克洪等人还会将书本埋在沙漠边缘的树下沙土之中,让人翻看这些沾满砂砾的书页的同时,也对古书的真实性,深信不疑。”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