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一章 犹太人的生路_抗日之超级壮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医院,那帮在金融机构工作过的都塞给乔治?西蒙,银行的网点还太少,按照当时的设想,滇缅公路、川滇公路、川陕公路沿线城市都要有分行,人少了根本玩不转。海伦娜也挑了三个学过会计当助手,现在部队家大业大,她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至于其他人,有劳动能力者不劳动不得食,这是规矩!

  犹太人虽然抱团,可依旧习惯于按照国籍在一起生活。

  从居尔集中营逃出来的女人们组成了一个互助会,语言和糟糕的经济状况让她们意识到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活下去。互助会到昆明时只有一些从中亚带来的货物,不过这些东西在昆明出手以后,女人们就不再为钱发愁了。18700美元的本金一下子增加到47000,还清仰光到的昆明的交通费后,剩下的钱依旧够她们好吃好喝五六年的。

  相对之下巴黎犹太人的要富裕很多,虽然没有什么富商巨贾,可是因为及时卖掉了房子和家当,他们的身家依旧非常富足。这帮人在巴黎时就把资金聚在一起,一路做着生意来到了中国。法国奢侈品和电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机械,地中海沿岸的香料和生活用品,边走边卖、边卖边进货。等到了东川以后,各家不仅已经将急于出售资产的损失弥补回来,还赚出了路费和未来几年的生活费。这帮人发现国内西药和汽车配件都很紧缺,所以立刻开始着手建立一个药厂和一个汽车配件加工厂。赵诚是地头蛇,一个铜板都有投就拿到三成干股,不过他还算厚道,把止血粉和磺胺的生产工艺交了出来,而且还为工厂提供了厂房。

  谁都没想到,真正的富人应该是赵诚火车上遇到的那个老太太。老人是在苏黎世加入的逃难队伍,她的家人都被盖世太保送进了集中营。老太太的法语不错,还弹得一手好钢琴,赵诚特意让阮氏雪和她住在一起,一来能让小姑娘学点东西,二来也好有个照应。几个姑娘帮她们收拾房间时发现了宝藏,老太太挂在墙上的几副油画居然是拉图尔(法国画家,1593-1652)的真迹。乔治.西蒙判断如果把这几幅画送到美国至少能换回四十万美元,随便卖掉一副都都够老太太安享晚年的。

  赵诚不愿意在难民头上刮油水(于璐:那南京逃难时为毛收我的钱??),这样太有损国格,无论那些犹太人从哪里来,他都会一视同仁。如果这些犹太人老老实实为新24师服务,新24师一定拿他们当自己人看待。

  自从大英帝国的英雄“冷血元帅”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在非洲正式建立起第一集中营以后,这种灭绝人性的机构就被各种混蛋势力所推崇,最终被希特勒推上巅峰。德国犹太人已经失去了活命的可能,但是波兰犹太人、法国犹太人、甚至北欧各国的犹太人都还有逃出生天的机会。

  鉴于欧洲犹太人的处境越来越糟,赵诚准备让人偷偷建立起一条地下运输线,家里现在有一艘客轮、三艘客货轮和六艘货轮,每次偷运二三十个犹太人还是没有问题的。犹太人需要生路,中国这边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这叫双赢。

  。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