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85章 海上贸易_1627崛起南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越来越多在航运中使用的标准尺寸集装箱等等,都是为了省去双边贸易中的各种麻烦。

  董烟云坦承福建今时今日的局势,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本地发达的海贸。跨国贸易不但为福建当局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让他们拥有了一支战斗力仅次于海汉军的强劲武装。

  然后董烟云便谈及了福建与朝鲜的贸易关系,虽然两地之间隔着大海,而且航程足有三千里,但董烟云认为福建才是朝鲜对大明建立商贸航线的首选贸易港。

  “世子应该也知道,山东、辽东都处于战后恢复期,而海汉在当地建立的港口多为军用,并不适合作为贸易港。至于江浙一带,虽有舟山定海港作为贸易集散地,但当地官府对跨国贸易的态度并不稳定,即便是有一些官员愿意配合,往往也只是为了个人私利而已,货物进出大明的渠道并不顺畅。而我们福建就不一样了,所有贸易港都听从许大人的指挥,不管是交易税还是装卸货物的费用,各地都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官府会对外国商人给予制度上的保护。”

  李溰回想前一天参观漳州城外贸易区的经历,自己所看到的情况的确是如董烟云所说的这样,市场繁荣且井井有条,与定海港的情形竟然有七八分相似。不过福建作为贸易目的地是否真的就胜过了江浙,李溰觉得这还是有待考证,毕竟自己对两地的贸易状况仅仅只是走马观花地了解了一下,并不清楚当地官府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究竟为何。

  而且李溰心中有一个观点,他认为真正掌握这两地跨国贸易状况的,恐怕还是海汉人。记得在舟山的时候,李溰曾在某一期的海汉时报上看到有关大明沿海各地贸易规模的文章,不过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文章所罗列的数据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应该会对当下遇到的这个问题很有参考价值,等以后有机会得再将那篇文章找出来好好看一看。

  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福建当局可以提供给外国商人和船队的安全保障力度,肯定是江浙地区所不及的。毕竟福建拥有一支号称大明第一的水师部队,水上武装力量远胜江浙沿海卫所,进出福建近海的商船基本都无需担心安全问题——最后一拨在这个海域活动的海盗,大概得要追溯到三四年前了。

  而江浙当地的卫所部队就很难提供同样的条件,由于缺乏有力的武装船只,海上的安全保障只能主要依靠海汉东海舰队来维持。这两相对比之下,那自然是福建这边的通航安全更有保障。

  董烟云很快便将福建在海上贸易方面的优势一项一项列举出来,本身就是传统贸易港,如今又有官方支持,安全也有保障,各种配套设施也齐全,而唯一的短板,仅仅只是距离朝鲜的航程要比江浙远一些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