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87章 社会关系_1627崛起南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领域中,而留给农业的数量就相对要少得多了,在民众发现了这种机器在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过程中的作用之后,供不应求几乎是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而那些利用蒸汽机掘得第一桶金的人,他们所凭借的可不仅仅是运气和眼光,更多的极有可能是来自于跟海汉上层的密切关系。

  当然了,荀鹏程久居三亚,倒也知道这种利益链条倒也不见得都是违法的,官方在推广蒸汽机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许多扶持对象,而这些人往往就是跟官方合作最为密切,立场也最为一致的那群人。能够充当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可不见得是老高认为的那样充满了黑幕,只是说了他也未必会信罢了。

  不多时这处种植园的主人之一便出现了,这个名叫顾文冲的男子是广东人,在昌化这边经营种植园已经有三年之久,说起来比荀鹏程来海汉的时间还更早一些。不过顾文冲虽然常年在海南岛,但并没有加入海汉国籍,依然还是保留了明人身份。

  “主要还是为了做买卖方便。”口音已经明显海汉化的顾文冲很爽快地解释了自己保留大明国籍的原因:“我们这边所产出的蔗糖,七成都是销往大明,所以还是有很多时候要在大明境内走动,如果是换了海汉籍,终究就没那么方便了。”

  尽管目前海汉在大明沿海地区的影响力十分强大,海汉籍人员登岸进入大明几乎不存在什么障碍,但真正进入内陆地区之后,海汉身份的人员在穿州过府时就没那么方便了。所以很多大明商人虽然与海汉有着极深的利益纠葛,甚至像顾文冲一样长期住在海汉境内,但也还是保留着大明国籍以备不时之需。

  荀鹏程自己就是从大明跳槽过来的,对两国状况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闻言点点头道:“顾兄言之有理,不过如今两国已经建交,对人员往来也放宽了许多,不知大明那边现状如何?”

  顾文冲摇摇头道:“建交这事,没那么快见效的。别的不说,光是商税一项,就不知道两边要谈几年才能定下来。”

  大明的市舶税是一个很妙的制度,收多少,怎么收,几乎都是市舶司的人说了算。而海汉与大明之间的贸易量极大,一船货往往价值连城,这税多一分少一分差的可就多了。过去双方在这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意见分歧,但海汉武力强盛,也没有哪个地方的市舶司有胆子敢去收这个钱,所以主要针对的还是从事跨国贸易的大明商人。

  当然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明商人特别是见多识广的海商,不会那么容易被小小的市舶司给难住。走私这种贸易方式在海汉崛起之后就成为了大明沿海地区最为司空见惯的手段,哪怕是实力强如福瑞丰这类的大商家,也是只通过明面将一些价值相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