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八集此处离题八百里_红楼之磨石为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彼此之间留个缓冲也是好的,要不然天天互喷,也对朝政不利。

  点了身边的内侍给群臣科普一下李修在欧罗巴的所作所为,自己拿起一块沉香木做的龙胆在手里盘着,心里很得意。他终于知道他的钱是怎么少的了。

  看着群臣阴晴不定的表情,永正暗想,如果戴权这次真的开成了刀,朕就准了他的奏章以便形成惯例。

  凡是出口的,除特殊物品外,统统退税,让商家多去卖钱;

  凡是进口的,分门别类的加收关税或是免税。

  一进一出,朕还是不花一分钱,却能多收个百万之数进内库。

  这才是倾销,国对国的倾销,把多余的生产力释放给他们的市场去,也能稳住我朝的物价。

  生产力,这个词好啊!

  环扣相连,还能洞晓天下的物价。李修啊李修,朕在京城等着你,不用你干别的,就给朕挣钱!

  等朕有了钱,永正呲一口白牙看着下面又议论起来的群臣,嘿嘿一笑...

  群臣这次是信息闭塞了,内侍也根本没提扬州的事,只说了欧罗巴是怎么样的风雨变幻,所以也只对这事站成了三派。

  一派是文臣,直言此子是反贼,抓起来关到死。

  一派也是文臣,却是新皇刚提拔上来的臣子,反驳说,他乱的又不是我朝,何反之有啊?他国乱就乱呗,正好等他考进文华殿的时候问问他,各国朝政有何不同。

  最后一派是武官,不反对也不赞成,就是想知道为什么骑兵打不过步兵了,难道说就因为步兵无马这么简单吗?

  勋贵们左掺乎一下,右掺乎一下,还是左右逢源却不管正事。

  永正帝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喷了群臣一头的口水后,从善如流的撤销了探花的提议。

  改直封李修为扬州市舶提举司副提举兼任通译郎,从七品。

  一个原本从六品的官,改成了从七品。

  群臣都看向翰林院,梅翰林无奈,只好又站起来奏问:“李修可参加今年的秋闱吗?

  这话有意思了,通译郎是专业性官僚,谁会说洋话谁就能干,李修拿个九品的月俸九石工资也没人说什么,比前明涨了快一倍。

  副提举可就不行了,那是实打实进入官僚体系的一员。你总得有个功名才能干,可李修没有功名啊?他就是白身一个!

  给他开了这个例,那科考还要不要了?

  科考,是文臣集团掌握在手中的最大利器。这是他们选拔与他们志同道合人才的途径,皇上也不能绕过这一制度。

  在没有更先进的选拔制度出现之前,科举作为唯一能公平的改变人生轨迹,打开下层人民向上的唯一通道,是决不能轻易改变的。

  永正帝指指梅士昌问他:“我朝太学士可授几品?”

  “正五品。”

  “李修考中了两个国家的太学生,汝等还要他再从童生考起吗?朕给他从七品,已经是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