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二集 圣恩寺 有圣无恩_红楼之磨石为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我做了贰臣而不自知,还要去迎如今的大皇子么?你怎知他又能是个仁君?”

  “那就前太子义忠亲王也行。”

  户部尚书抱着怀嗬嗬冷笑:“天下奇闻,父子争皇位,要么就战场厮杀一场,要么就朝堂争斗一场,如今算是个什么,都隐身不见世人,等着我们先乱起来,他们再出面收拾天下吗?那史书上该怎么写,本朝文官乱政,武将拥兵,逼二帝一王避之于野?”

  百官纷扰了起来,各说各的道理,直到吏部尚书喝住了大家,让李修说出了他的主意。

  “天下是皇家的不假,可梳理天下的却是在座的各位大人。史书煌煌如炬,有多少主弱而臣强的例子可寻,天家事让他们天家去争,天下事则有诸位大人定夺!”

  “啊?!!!”

  “这算不算是谋逆?”

  “大逆不道!”

  “此言有理啊,未必我等就是王莽,周公吐哺也是该有的。”

  “也是这个理,只要我等稳住了江山局面,谁坐天下不是求着太平?也不算是犯上夺权。”

  吵吵嚷嚷了半天,吏部尚书才说出了匪夷所思合情合理这八个字。

  李修心中安定了下来,终于走到了文官治政而虚君的地步。“天书”记载着种种治理天下的大道,他深思日久,决定还是先走大朝政这一步棋,借他们父子争位的乱局,引文官入场稳住天下,也让皇家失去了正朔名分。

  这颗种子种下后,渐渐地中原皇朝就会走向共和而又大一统。

  大一统是天下的定势,宋朝四面皆敌的情形下,文官还是替赵家续了三百年的香火,只是虚君还是做得不够,致使党争不断。皆因为党争的背后就是皇权,一朝天子一朝臣,皇权更迭的太快,才有了党争的沃土。

  李修与六部尚书对了下眼色,七个人离席而去,寻到瀑布凉亭处,谈起了后势。

  “你托林峰递过来的话,我等尽知。国不可乱,深受我等赞可。”

  “谢过尚书大人们愿听小子胡说。”

  礼部尚书摆摆手:“非是胡说,若是胡说,我等此刻又在做什么?虽说历朝历代,这等的宫闱事层出不穷,却都走向千篇一律,不过是弃一个保一个轮回下去,在史书中极尽笔墨渲染一下正朔罢了。你猛然提出治政虚君的话,说实话,我等不动心才是胡说。”

  吏部尚书赞同此言:“不错,虽说我等已经位极人臣,本不该再去争什么权势。可还是那句话,国,乱不得!我等殚精竭虑治理的天下,岂能坐视他们家自残而一旦抛?愿意争就由得他们去争,我等就是不下场,站在岸边梳理河道,等着他们惊涛骇浪过去,还不是依着我们的河道东流到海么。”

  礼部尚书笑言:“也算千古奇闻了,争来争去的皇位,结果还是在读书人的手里,那还争个什么意思。”

  “兵乱怎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