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49章 百口也难辩_奋斗在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智满和尚怎么劝说,这孩子就是死活不肯还俗。

  甚至惊动了大云寺的方丈亲自劝解,到了最后……反而被这个才六岁的小孩说服了,允许他继续留在寺中。

  非但如此,大云寺方丈还盛赞这小孩有慧根,日后必成大器。

  淳于良尽管心中不以为然,也只能暂时接受现状,只盼着有哪一天孩子能自己回心转意。

  ……

  ……

  时光悠悠,又是三个月过去,崔耕接到了一封信,写信之人正是当初险些成为他老丈人杆子的卢雄。

  一直以来他与卢雄都有书信往来,毕竟卢雄在丧女之后,一直对崔耕都颇为关心,俨然有将他视为义子的趋势。这老爷子基本上一个月左右就来一封信,大部分是嘘寒问暖,没什么实质内容。

  不过这次,书信中却提到了一桩案子。

  他信中提及,长安城有个仓督叫卢景祚,秩九品。

  卢景祚主管的仓库中有个叫张沈的小吏,告发卢景祚盗卖仓库里面的粮食,并且拿出了一份文书为证。

  卢景祚不承认那份文书是自己写的,说我出身五姓七望,做一个仓督已经够让祖宗蒙羞了,怎么可能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儿?

  大理寺主管中央百官与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刘幽求为大理正,整好是案子的正管。

  五姓七望的官员,纷纷给刘幽求写信,让他务必把这个案子断清白了,不要让好人蒙冤,一时间刘幽求压力山大。

  非但如此,还有人求到了跟刘幽求关系颇好的卢雄身上,让他代为说项。

  卢雄当然不能劝刘幽求徇私枉法,但在他也隐隐觉得这卢景祚是冤枉的,而那个小吏张沈,则很可能是真正的盗卖粮食的人。

  想归想,猜归猜,但一切的表面证供却都指向了卢景祚。

  那文书上的字迹确实是像卢景祚写的,再加上小吏张沈的指证,堪称人证物证俱在,该怎么给卢景祚洗脱清白呢?

  卢雄正在犯难之际,脑中就想到了崔耕这个孩子。这家伙被人们称为“岭南崔青天”,何不让他出出主意?

  于是,才有了这封信的到来。

  看罢卢雄的书信之后,崔耕倒不觉得这是桩无头疑案。在他看来,这种诬陷人的手段看似高明,然而在史上却并不鲜见,随便找个案例一抄就成了。

  他当即就写了回信,告诉卢雄该如何剖解这桩疑案。

  首先,取来小吏张沈以往写的公文,把其他的字都压上,只露出来一个字让他猜,到底是不是自己写的,是就写是,不是就写否。

  接着,再取那份诬陷卢景祚的材料,把其余的文字都遮蔽掉,还是继续让小吏张沈猜,是不是自己写的。

  如果真的不是诬陷,所猜应该八九不离十。如果是诬陷呢,恐怕得对一半错一半。

  这其实是个概率问题,就算张沈一时蒙混过关,猜的次数多了,肯定会露马脚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