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84章 箭楼塌了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动,杨舒又唤了个方向,只见炮身又落了下来。

  等降无可降,杨舒才停下手,指着转轮下刻有数字的标尺,喘着气问道:“此物有何用?”

  “度量之器而已,就如匠人所用的墨尺,仓吏所用的粮斗,商贩所用的杆秤……”

  李承志指了指大炮,又往远处的城墙一指,“就如此时,若击那两里之外的假城,炮头距地几何,若再近些或是远些,炮头又该高一些或是矮一些,皆以此物衡量……”

  杨舒双眼一突:“如此一来,便等于有了定数,岂不是来个稚子与妇人,只需照猫画虎,也能操持此物攻敌?”

  李承志稍一犹豫,又点了点头:“虽无这般轻松,但也算不得难。”

  与其它兵种而言,炮兵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需近战杀敌,安全系数不知高了多少筹。

  且又经过多次改良,凡虎蹲炮(重三十斤)以上皆装有可转向的炮架,西海牲畜车驾又多,炮卒并不需专挑身强力壮之辈。

  而无论填装、调向、调角等皆有定例,也不复杂,几乎全程傻瓜式操作,是以只需将后军稍加训练,就能拉来当炮兵。

  所以对李承志而言,在西海所有军种中,炮兵反而是最容易操训,最容易上手,作战最轻松,最安全的兵种。

  当然,这只是对普通士卒而言。而凡伍长以上,却无一不是精挑细选,千训万练。

  回了一句,李承志又笑道,“延容公若是有意,这第一炮便由你来点火可好?”

  杨舒眉开眼笑:“自是求之不得!”

  待他应下,李承志又转过头,朝刘芳笑道:“寺卿可随意指上一处,试试威效!”

  刘芳早就急不可耐,接过李聪递来的千里镜,搜寻一阵,又朝城墙左端的箭楼一指:“便是那里了!”

  李承志从善如流,朝李彰点了点头。

  见足近七尺高,恍如铁塔般的大汉摇起了转身,调转着炮身,几人的目光自然聚焦到了他的身上。

  装炮的过程其实极为简单:先是将定装纸包塞入炮管,再用一根前端连着木塞,又裹着软布的长杆顶实,然后再装入铁弹。

  引线的尾部连着木刺,可将药包直接刺破,再一点火便可。

  只见李彰有条不紊,整个过程也就二十息,而后便吹燃火折,点着了煤炉。

  稍一顿,他又将火折子递给了杨舒:“怕有火星溅出,引爆车中火药,是以我等平时皆不用火把,只是将铁钎烧红来引火。延容公若是不愿等,可用此物引火……”

  杨舒接过火折,心念微动,又往身后的大车一指:“若是在那车中放把火,又会如何?”

  李彰顿时一噎,竟翻了个白眼,瞪着杨舒。

  无论是战时,还是训练,更或是操演之时,李彰最怕的,就是手下人心不在焉,吊二啷当,从而引起大祸。

  又不是没发生过?

  以往之时,因炮卒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