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0章、金花贡银,谁不称妙?_光宗耀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它们能被保留至今,只在有些方面折银,那自然是由于帝国的高管们发现这样很有操作空间。

  拿金花银举例。

  财计大事,莫过于禄饷。大明财政收入,首先可以大体划分为两个大方向:一個是给皇室宗族的岁供,一个是其他。

  皇帝为了自己的生活,紫禁城里的主仆都靠皇帝养着;为了坐稳江山,要给在京的文武群臣发俸禄,要时不时赏赐,要负担那些只对皇帝负责的部门的开支。

  都城还在南京时,啥都是朱元璋的,那个时候户部还没有太仓库,他尽可支配。

  朱棣迁都北京后,财税重心却在南方,那么就要运大量钱粮物资到北京了。

  皇帝、妃嫔、皇子在北京,大多数勋戚在北京,还有那么多的京官、京营。

  他们的消耗是个巨大数字。

  整个大明,田赋约在两千七百万石上下。这其中,约四成要留在地方,剩余六成则需解运。

  这六成之中,又有四成征收自北方,基本要用作九边军粮;剩下六成约一千万石,百余万石留南京,剩余本该悉数解运到北京。

  但一条漕河,一年运力大抵也就运四百多万石粮入北京。

  而粮食从南面运到北面,一路上解送、损耗也是个巨大数字。

  正统初年,朱祁镇还年幼,官员们想了个法子:运力不够,而漕河运粮主要便是为了皇帝岁供和京官、勋戚、京营俸粮,顺带供应都城百姓。

  京城其实每年也吃不完八百万多万石粮食,粮食放着便坏。

  不如这样:把该解运至北京的四百万石粮食,四石粮食折银一两,计有百万两,直接运银子到京城。这部分银子,全给皇帝,那么还可以再运粮四百万石抵京。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