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零七章 有些意外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见着馆伴使,段思反倒放开了。

  好像他所有的不安,都来自宋国没有跟他谈公事……这应该是最真实,也是潜意识的认知。

  一个君王,那怕是逃亡中,也不觉得自己一点用处没有。

  哎呦,看来还不够呀!跟我耍君王的排场?你还不够资格。

  “段王有所不知,汴梁之市井,并不能代表我大宋之精华。今日惠卿诚邀段王一行,浏览我大宋漕运,观摩我大宋工坊城……”

  既然不着急,那我也不急,再溜达溜达呗。

  吕惠卿不敢肯定可以申请到进入工坊城的批复,他还是想试一试。就是他也没机会全面了解工坊城。

  “此乃工坊城羊纺坊……如今羊纺品已经是北辽西夏,乃至国朝过冬之必备……”

  “此处乃是工坊城调度中心,通过轨道马车,朝廷可以在三日内,到达国朝所有边州……”

  “此为铸币坊,国朝币种,开天下之先,更是率诸国之行……”

  “此乃工坊城食品区,蛋糕、奶糖、饼干之类,皆出于此……”

  吕惠卿在尽情的显摆,段思廉再一次被震撼……

  这样的扯淡日子,由过了几天。

  “政事堂相公与吕惠卿留对……”

  若不是前线出现了状况,赵曦不介意吕惠卿这样把段氏王室溜下去。

  现在,恐怕不得不进入实质阶段了。

  朝臣对这样的留对情况,并没有多少疑问。

  毕竟现在大理段氏王室在汴梁,而吕惠卿又是馆伴使,至于相公们,那就更应该了。

  “官家,可是前线奏报之事?”

  奏报在朝堂也有,战况如何政事堂也清楚,富弼认为还到不了需要进一步的程度。

  “确实,目前大军推进缓慢,结合战报,我认为到了段氏起作用的时候了。”

  “官家,虽然大军推进缓慢,这也是应有之情况。毕竟对于南征军而言,是在大理境内作战,对于地形地貌的熟悉程度不足。稳扎稳打,前线并无差错。”

  韩琦也清楚前线奏报,虽然推进缓慢,但伤亡并没有增加。在他看来,这是前线在侦查,拟订下一步全面推进的方案。

  朝廷不应该去催促干预。

  “如果仅仅是侦查并酝酿下一步行动计划,我不会如此这般。从奏报看,没有战损,却消耗增大。”

  “不管是火药弹,还是车轮炮弹,以及火枪子弹都消耗增多。我分析,是大军被小部分部落骚扰了。”

  “由于达不到作战规模,或者说歼敌数量不明,前线并未奏报。”

  这时代的人不会懂,可赵曦不会不懂。汪洋的人民战争,是对异地作战军伍最致命的。

  很显然,大军之所以推进缓慢,而且消耗增多,是被大理那些山里人骚扰了。

  富弼等人,拿起案桌上的奏报,把官家圈定的内容仔细看了,又对照进入大理后的所有奏报……

  的确如此!

  歼敌没有,推进没有,但军备却在不断的消耗。

  就凭南征军的配置,绝不会存在让火器外流的可能,剩下的也只有官家分析的这一种可能了。

  每个人都有份凝重!

  大军止步不前,又处于大理那种地形下,山高林密,当地山民神出鬼没,防不胜防。

  前线能保持没有太大伤亡,已经是极限了。

  拿下大理,讲究的事兵贵神速,不希望在大理各势力形成联盟之前,先打垮高氏。

  可如今,大军尚未到达鄯善府,就陷入麻烦中了。

  可现在,恐怕段氏还没有挤压到极限。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