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5章 主动脉瓣狭窄_开挂吧,医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就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展,目前老年人瓣膜退行性病变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主动脉瓣狭窄已逐渐成为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

  就如同之前所说的那样,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往往症状重,预后差,死亡率高。

  对于这一类患者来说,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一直是标准的治疗方案,但是外科手术风险较高,很多合并心肺功能不全或其他疾病的高龄患者不能耐受此手术。

  所以,在近年来逐步出现了一种新的技术。

  叫做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也就是完全在介入技术下进行主动脉瓣膜植入。

  自Cribier等于2002年开展全球首例人体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以来,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适应证不断变迁。

  这种技术,与其说是置换术,不如说是植入更为恰当。

  是通过介入的形式将一个球囊送到主动脉瓣的位置,将球囊充气,把狭窄的主动脉瓣给强行撑开。

  然后在撑开的主动脉瓣里用介入的方式,像送冠状动脉支架一样,送一个瓣膜到达原来主动脉瓣的位置,然后像释放支架一样释放这个瓣膜。

  近年来,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逐渐兴起,现在已经成为外科高、中危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具有疗效高、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这时候有人就要问了,既然这个技术看起来那么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开胸做主动脉瓣的手术存在呢?

  都这样一次介入搞定不就可以了吗?

  还开什么胸,做什么体外循环手术啊,患者遭罪,大夫受累,风险还大,还死贵。

  其实不然。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最大的问题有几个。

  首先是,这个瓣膜因为是像支架一样植入的,而不是开胸手术那样缝上去的。

  所以瓣膜的稳定性会差一些,一小部分患者的瓣膜有可能被血流直接冲走。

  并且,无法缝合固定就意味着人工瓣膜和原来的主动脉瓣之间会有一定的缝隙,也就是漏血,学名叫做瓣周漏。

  再者,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所用的瓣膜太贵了。

  这种瓣膜的售价,是传统开胸人工瓣膜的十倍,甚至二十倍。

  但它的使用寿命,却只有传统开胸人工瓣膜的一半不到。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早期的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只用于高龄或者外科手术高危的患者。

  现在虽然技术的发展,让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但是对于患者的预期寿命和瓣膜寿命的评价,也至关重要。

  郑毅能提出这样一个方式,段海清自然是很高兴。

  但是,这个方式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

  这个手术,环海市从来都没有开展过。

  一例都没有。

  “小郑啊。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