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八章 好儿子_仙侠版水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随着赵瑚儿等四位帝姬答应斡旋,随着高俅一家被赵宋王朝交给江鸿飞君臣炮制,随着赵桓君臣将山东、河北、河东的地图献给江鸿飞彻底定了此三地的归属,大元帝国虽然仍旧没有同意跟赵宋王朝议和,但已经没有了之前咄咄逼人之势。

  在赵桓君臣看来,江鸿飞应该已经原谅了赵桓之前撕毁和约的举动。

  赵桓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的注意力,也开始从大元南下伐宋,变成了另一件事——也就是,解决来自他父亲赵佶的威胁。

  其实,早在赵桓君臣、赵宋军民积极备战,准备迎接“大元帝国南下伐宋”之际,陈东就上书说:

  “臣窃知上皇已幸亳社,东南蔡京、童贯、高俅等统帅数十万大军。臣深虑此数贼遂引上皇迤逦南渡,万一变生,实可寒心。盖东南之地,沃壤数千里,其监司、州县官,率皆数贼门生,一时奸雄豪强及市井恶少,无不附之。近除发运使宋焕,是京子攸妻党。贯昨讨方寇,市恩亦众,兼闻私养死士,自为之备。臣窃恐数贼南渡之后,假上皇之威,振臂一呼,群恶响应,离间陛下父子,事必有至难言者。望速追数贼,悉正典刑,别选忠信可委之人,扈从上皇如亳,庶全陛下父子之恩,以安宗庙。”

  陈东的担忧不能说没有道理,他的这份奏章也说出了一部分赵桓一朝大臣的心中所忧,更说到了赵桓隐隐不安的心坎上。

  不过,当时赵桓才刚刚登基,“大元帝国又要南下伐宋”,赵桓还顾不上处理这个“内忧”。

  如今,“大元帝国南下伐宋”这个外患似乎解决了,赵桓君臣尤其是赵桓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了赵佶这个“内忧”上。

  自从赵佶南下避难,至今已有三个多月了。

  赵佶到达镇江后,做了三件出格的事:一是将东南的消息全部按下,不许送往东京汴梁城交给赵桓;二是不许童贯手上那数十万大军北上勤王救驾;三是将东南的钱粮全部截下,扣留在镇江。

  赵佶这么做,其中有一部分是出自赵佶的本意,还有一部分是出自童贯等赵佶身边的大臣之意。

  赵佶断定,江鸿飞要是南下伐宋,以宋军如今的实力,肯定抵挡不住,所以他有心为长久抗元做准备,并让童贯等臣早做准备。

  而童贯等人,则不希望才四十多岁身体还健康的赵佶,就这么退居二线,尤其是在他们听说赵桓君臣有清算他们这些奸臣的意思了之后。

  再者,从实际情况来说,方腊义军、大元帝国在东南的势力以及王庆的大楚国都还没有被剿灭,他们自然需要军队钱粮继续战斗。

  然而,赵佶君臣的这番举动,在赵桓君臣看来,就是赵佶想要在镇江复辟。

  这引起了赵桓君臣的极大关注和担忧。

  许多赵桓一朝的大臣都认为,童贯等奸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