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3章这里面肯定有故事_重生九一从娶媳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李缘出发的时候,蒋晴晴并没有跟随着一起去。

  没办法,塑料姐妹们实在太热情了,强拉硬拽一起去逛街。笑话!怎么可能留给你们孤男寡女的机会呢?

  最后在蒋晴晴哀怨、弱小、无助的眼神中,某个渣男就乐呵呵的目送着她远去……

  现在陪同李缘这个渣男的,就是言庆这个老渣男。

  虽说京城的高等院校很不少,但合适的目标其实并不多。

  李缘也曾经自己联系过,甚至都联系过京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没想到结果却不怎么样。他们或者自重身份,根本不愿意借出去自己大学的招牌,给你这样既没有毕业证书、师资力量,又收费昂贵的野鸡学校;或者就直接要求得到学校的管理权,根本不放心……还是野鸡学校。

  这年代的大学还是有些社会责任感的。再怎么想赚外快,起码对学生们还是比较负责任。

  再说,别把大学等同于中小学,大学每年都会拥有海量的办学经费。

  说明一下:古今中外任何的大学,就没有办学经费充足的时候,个个都是吞金兽。

  并且九十年代初期,确实有知识倒挂的现象——做导弹的不如做茶叶蛋,划手术刀的不如划鳝丝。这句民间谚语并不是什么夸张的话。

  这也难怪,有人还以为我们吃不起茶叶蛋呢。这比导弹还要金贵。嗯嗯,还有鳝丝。(笑哭)

  大学校园同样如此。教职员工的收入是比较低的。一般在应届毕业生起薪的一半左右。

  应该感觉很荒唐吧?但就是这样的情况。这时期大学老师的月收入在5、600块,但应届毕业生一到外企,实习期起薪就是1000以上!

  这里不讨论机关或者国企。那里的薪酬标准同样偏低,根本就没有按照市场规律。按照这时期大学生的金贵程度,外企的收入还是比较符合市场标准的。

  由此可见,那些教职员工是个什么心情?我辛辛苦苦那么多年,拿到的却只有学生的一半?

  如果放在几十年后,这样的收入标准就变成了笑话。

  然而大学老师的清贫,并不代表大学没钱!

  就以京大清华举例吧!就算在这个年代,他们每年用的电费就要破亿!没看错!好几亿的电费!就不说其他的那些科研经费了。

  所以就为了一丁点的承包费?绝无可能让那些名校放下身段!

  由此可见,首先要找一家确实苦哈哈的大学,说明白些,就是比较穷,眼皮子比较浅。其次要求不能太高,需要他们放弃一些大学的尊严。

  李缘是不可能放弃椭圆学校的管理权的,就算亏本经营都已经在所不惜。否则的话,还不如直接向大学捐款呢。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肯定需要熟人介绍,起码熟人之间好说话。既然需要熟人介绍,言庆这样的京城土着就派上用场了!

  ……

  酒楼的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