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4章 新新之人,她甚爱之(求月票)_长安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阁前。

  纵观古今,一种全新之技的产生,影响的通常不止是这件事物本身,而是可借由此中带来的技术进展,衍生出更宽广多面,意想不到的影响。

  时辰虽不早了,但阁中看书的人依旧不少,却很安静,只听得到翻书声,位置不够了,有人干脆盘腿坐在角落里,如痴如醉地阅读着。

  与郑潮短暂地叙旧罢,元灏与常岁宁道:“大人,请您稍等上片刻,无际去去便回!”

  常岁宁也笑着点了头,又问元灏:“可还有别的需要,或是想法?”

  心思百转的郑潮惶恐间,只听面前之人诚挚邀请道:“晚辈欲替江都,聘先生为无二院院主,共谋天下学事,还望先生不吝同行相助。”

  喧闹与静谧共存间,常岁宁在一株松树下止步,抬手向郑潮深施一礼,广袖垂落间有仙羽华光流泄。

  随常岁宁离开前,郑潮拍了拍元灏还有些稚弱的肩膀,以示鼓励。

  须知,这听来寻常的可靠之感,出现在一个不过十一岁的孩子身上,却是极罕见的。

  这也是当初她一下便被沈三猫吸引的原因——心存好奇是世人探究万物的起源,新与奇才能带来无限可能。

  人想活,首先得吃饭,所以他选了条最“直接”的路。

  她方才一时走神,是因想到了自己——严格说来,她不就是最大的“反时令”之物吗?

  他只说自己认定的:“再者,温棚种植之法,若果真是为‘逆转时令’之法,那也是为一大进步,若能深入钻研,说不定能带来新的思悟。”

  众生平等,不该设限,应当一视同仁……这样的话说来响亮好听,只要振臂一呼便可煽动人心,但这些所谓追求绝对公正的理想言论,在时下的局面中,同那些高高在上的上位者口中政治正确的决策一样,听来正当,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十分害人。

  小小少年人的进取更富有感染力,因为他们代表着来日更长远的传承与希望。

  若说沈三猫是“奇”,那元灏,便是“新”。

  她听王长史提了元灏一次,元灏真正一心扑着的,是作物的种植,白日耗在学馆里,晚上还要翻阅与农学相关的书籍,时常还跟着往城外农田里跑。

  读书的人虽不舍,却也自觉地将书籍归位,他们很多人,是从早上就来了,在此处待了一整日。

  他并不直接反驳所谓“不时之物”会伤人的说法,因为如今他也无从证明反驳。

  水利与农事相关,时下通常也被归为农学之列。

  “待我得空时会细看的。”常岁宁与元灏道:“你平日若寻不到我,便去寻冉女史,有什么需要,只管同她开口,她都会尽力助你的。”

  “对了,你阿姊明日便能回来了,明晚你若得空,便回刺史府一趟吧。”

  进藏书阁前,需要经过查验身上是否带有利器及可燃物,再净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