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章 堂堂正正比一场_长安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写这几个字啊?”

  这几个字谁都能写,怎就值得大都督亲自跑这一趟呢?

  元祥觉得有点怪,但又说不上究竟哪里怪。

  崔璟闻言止步,回头看去,也忽然觉得自己此举有些莫名。

  认真回想片刻,只觉已无法深究当时的想法,倒好似有种被什么东西附身之感……?

  他这厢于心底兀自惊惑间,忽听下属如茅塞顿开般道:“大都督,属下算是看明白了!”

  崔璟立时看向下属。

  “也难怪您从前不喜与人交友呢,实则是因大都督您骨子里至情至性,一旦将谁视作了好友,与之有关之事无论大小,便都要这般亲力亲为。”元祥叹息道:“常娘子能交到您这样的朋友,真是羡煞旁人。”

  崔璟:“……”

  大约可能就是如此吧?

  到底他从前也无交友的经验。

  “走吧。”崔璟跃上了马背。

  元祥很快上马跟随。

  看着自家大都督英武挺拔的背影与那一向睿智的脑袋,元祥不禁摇头在心底感慨,缺爱如都督,实在是很容易在这些从未触及过的亲近关系中迷失头脑啊。

  常岁宁与常岁安在家中用罢午食,便出了门去。

  今日是国子监旬休之日,崔琅提议办一场社宴,地点选在了城中有名的风雅之处——聆音馆。

  此馆如其名,以乐音著称,有城中最好的乐师坐镇馆中。

  京师各社皆有社宴活动,常岁宁本不喜张罗这些,但崔琅愿意出钱出力,她作为一社之主只需出个面,便能平白捡了这笼络人心的好处,自也没有不乐意的道理。

  无二社如今共有社友十八人,个个皆是崔琅严苛把关选进来的。

  凡入国子监者,若非有家世背景,便是自身才学过人,这样一群少年围在一处玩乐,时日久了,便不会只是简单的玩乐。

  常岁宁昨日才去过田庄,她深知那些粮食在被收获之前,需要经过松土,播种,浇灌等诸多准备与等待。

  一颗种子自萌芽,直到它被收获之前,没有一日的时光是虚度的。

  聆音馆内所设为江南之风,馆内除了供人听曲儿的大堂与二楼雅间之外,于后院还设有雅院四座,以供喜好风雅的文人聚会。

  崔琅今日便包下了其中一座“竹院”。

  常岁宁下了马车,甫一走进馆内,便听得有琵琶声入耳。

  堂中有听客摇头吟唱,她与常岁安在伙计的指引下穿过前堂,进了后院,青竹帘落下,琵琶声渐远。

  “咿,常娘子?!”

  常岁宁正要去往“竹院”,忽听得有一道声音自一旁响起。

  她转头看向来人,含笑抬手:“谭举人。”

  那蓝衫青年大感意外:“常娘子还记得在下?”

  常岁宁笑道:“阁下是与太白情投意合之人,想记不得都是难事。”

  谭离不由失笑:“常娘子果真好记性……”

  旋即好奇地道:“听闻常娘子在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