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22章 辽藩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非社会倒逼。

  说白了,工业化进程中,宗族捆绑住了人口,必须要让人口解放。

  但中国自有人情在此,人口太多,如果全部解放的话,对于那些人来说,失去宗族的庇护,反而是一个祸事。

  仅仅是破产农民,就足以支撑起工业了。

  有限度的解放人口即可,例如,他将出县要路引改成了出府要路引,算是极大的扩宽。

  想到这里,商鞅的那一套成年即分家的制度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回京吧!”

  想得脑仁疼。

  朱谊汐摆摆手,回到了北京城。

  到了下午三点左右,皇帝才返回了紫禁城。

  沉下心,他来到了养心殿。

  本想出门散散心,谁知道又带了问题回来。

  手中的毛笔开始书写,武举,宗族。

  前者关乎百年大计,军队未来,后者则涉及到社会核心,可谓是极为敏感的问题。

  宗族,由同一老祖而聚居的集合体,基本以村落为主。

  封建社会以里、甲划分,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却对治理多有妨碍,名大于实。

  谁都知道自己属于哪个村,但不知道属于哪个里。

  随后,他又在宗族下面画线,书下家族二字。

  而宗族又由大家族组成。

  大家族是五代血缘为纽带,出了五服,就是另一家人,就算是诛九族,也砍不到他们头上。

  在约束上来看,家族大于宗族。

  所以拆分不了宗族,就只能拆家族了。

  于是,在家族两个大字之下,又写了两个字——分家。

  “以功名为限?”朱谊汐嘀咕道:“但凡取了功名,就得别居分家。”

  “既能承担风险,也符合常理,获得功名也就有钱了,想要分家的念头就充足了。”

  而这样一来,那些大的士绅家族,比如一家出了三四个秀才,两三个举人那种,必然会不断地分家,割裂实力。

  在宗族上的影响力自然就缩减。

  而弱小的家族,依旧原样,自然就无需担心风险。

  如此,阻力大减。

  想到这里,朱谊汐不由得露出喜色。

  想法已经出来了,那就自然由内阁来完善,再由朝廷执行。

  于是,忙活许久的内阁四人,又被皇帝召见。

  “拆分家族?”

  四人愣神,觉得这话有些离经叛道。

  因为儒家治世,倡导孝道。

  而聚族而居,则是孝的一种。

  现实意义说是,人群的规模聚集,可以减少朝廷的行政成本,从而迅速地执行政令。

  同时,这种集体聚居,也能起到维稳的效果,灾害自救,减少朝廷的付出压力,所以历来都被推崇。

  说白了,朝廷只是想要顺利地征收赋税兵役,天下太平就成了,怎么省钱怎么来。

  皇帝如果拆分家族,那就等于是增加行政成本。

  与那些多征收的赋税比起来,不过是九牛一毛。

  对此,朱谊汐总不能解释,自己这是想要加快人口解放,促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