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2章 财政与补救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细水长流,地方繁盛不一,商贾不齐,对于某些地方而言,实不如田赋……”

  “我知道!”

  皇帝沉默了。

  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对于平原地区效果明显,对于那些山区,则效果等若于无。

  “户部整理一下,天下府县,不再按缴粮来划分,而是换算成银圆来分。”

  朱谊汐挥舞了下手,补救起来:“上县三七,中县四六,下县五五,据此而行,户部可要好好去做。”

  明朝之后,县的分等,不再按照户口,而是按照缴纳钱粮数目,粮10万石以下为上县,6万石以下为中县,3万石以下为下县。

  如今自然要重新造册,梳理州县。

  “是!”达成了目的,王应熊颇有几分欢喜:“那,商税呢?”

  “商税如故,依旧是五五。”

  朱谊汐犹豫片刻,对于比例没有更改。

  虽说对上县行三七,能够增加中央收入,但却不利于商业的繁荣,打击地方的能动性。

  毕竟商业繁荣的地方,治理难度也会加大,更需要钱来维持。

  “陛下,如今商税司已立,不如将税课司局给罢黜?”

  坐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王应熊屁股决定脑袋,就想着裁撤官吏,直接道:“让他们领两份俸禄,着实浪费。”

  “不行,税课繁重,我让他们领两份俸禄,就是故意为之。”

  皇帝断然拒绝。

  早在明初,户部十三清吏司下,一仓科,仓科下设税课司,负责商税征收。

  而朝廷在县设税课局,府设税课司,合称税课司局。

  只是地位颇低,只有从九品。

  在幕府时期,设置商税司,将县府的税课司局,第一时间掌控在手里。

  所以,这就是商税司为何在短时间内,征税如此给力的原因所在,因为人是现成的。

  “那,陛下,钞关属于过税,隶属于商税,今若仍由海关总署征收,怕是有些不合适吧!”

  听这话,朱谊汐老脸一红。

  “当年可是言语,钞关有十年过渡期限。”

  “臣等也没想到,海关如此繁盛。”

  王应熊摇头苦笑,当时真是大意了。

  商税主要分为过税和住税,过税则可称之为关卡税。

  凡渡口,关卡,必然会有过税。

  幕府时期,对于过税进行整理,合并关卡,渡口,将货物分为三等。

  一等为盐,实行专卖制。

  二等为茶、酒、丝绸等贵重消费品,施行重税制,即十税三。

  三等是普通货物,十五税一,如买卖耕牛,粮食等。

  住税主要分八种,时境过迁,如门店税,塌房税废黜,商税司经过整理,合并为四项。

  即,市摊税、牙税、契税,以及铁酒醋茶等杂税。

  市摊税,即营业税;牙税,征于牙人;契税,则是田宅过户之税。

  住税与过税不同,由于其规模太大,且细致,无法做到抽分,所以大部分只能选择固定额度。

  相较于其他三项,杂税才是商税的主流,最低十税一,最高十税三,铁、酒、茶、醋是一种日常消费,消费量是极大的。

  “建奴未灭,犒军靡费颇多,且紫禁城还在重建,内帑不足,待十年后再言语吧!”

  朱谊汐义正言辞,飞快地转移了话题。

  “对了,绥远、宁夏、甘肃等省新立,河南、陕西饱经战乱,地方十不存一,我有意新建移民司,专司负责迁移民众之事。”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