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1章 新政负担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令人无法视而不见。

  “陛下,今秋两税,各省也征收完毕,正待押解入京城,一应的账簿,已然到了。”

  九月初开始征秋税,所以各府县就根据天气灾害,因为每亩止征一斗,所以可以估算出大致赋税(按往年来算,加新田,减去灾田),然后启册入省,再呈交给户部。

  待到来年二月截止,秋税入仓后,登记造册,多不退,少则补。

  而商税则更简单,按季度入库,但两季商税并入秋税。

  “江南(包括江西)、川贵、闽浙、荆湖、两广、云南,十二省,今秋入米一千两百石,银八百万块。”

  王应熊无奈道:“因陛下仁政,云、贵免税一年,半税三载,贵州钱粮多以养军,寥寥无几,只有十余万石……”

  “茶、铁、酒商税,因云南收复,增长的极快,尤其是四川,茶马榷场极受欢迎,两季约四百万块,比去年预估多了百万块。”

  “票盐法施行全国,四川井盐,西宁青盐,山西解盐皆已更改,所以盐税两季增至五百万块,全年能增至千万。”

  王应熊说到这,也不免感到惊叹。

  这盐税,竟然是前朝的三倍多,支撑起户部的半壁江山,这谁能信?

  “困难呢?”

  听到这,皇帝眼皮一动,慵懒道:“报喜不报忧,这可不行。”

  王应熊一怔,这才开口道:“只是,薪俸改制,胥吏入流后,许多地方有些吃紧,所以想着恢复到之前的对半分。”

  早在湖广时期,当时还是豫王的朱谊汐,就对官员俸禄进行更改,后来多番补改,到了如今,终于形成了绍武朝的俸禄表。

  不出所料,它也是今后几百年间,百官们的俸禄依据。

  按照封建时代的惯例,由最初的月俸,改为年俸,并且施行钱+粮模式。

  七品以下的佐贰官,从七品为年俸百块银圆加百石粮,以后依官阶而替减十块。

  到了从九品,则为十块银圆,十石粮。

  七品至从四品,则为县、府之主官,年禄最高为千块银圆,千石粮,依次递减百块。

  即使是知县,也能有四百块银圆,不愧为父母官了。

  四品以上至从二品,最高阶的是总督,所以顶配为两千块,依次递减百块。

  二品至一品,则是内阁六部中枢官,顶配为三千块,依次递减百块。

  这些钱财,相较于之前的年禄,扩大了十余倍,足以让那些官吏们过上三妻四妾的日子了。

  当然,这与历史上清朝的养廉银相比,却显得格外的寒酸。

  例如,清朝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年薪为155两,而养廉银则达一万两之巨,本来是个好政策,结果却把官吏们的胃口喂大了。

  高薪养廉,没有现代的技术监督,再加上中国如此庞大的领土和人口,施行这项政策,就如同肉包子打狗,人家还嫌你肉太少了。

  不过,绍武朝的薪俸改革,极大的增加了地方负担。

  无论是三老,还是佐贰官入流,都有了官身品级,吃的是县衙饭,以前几十张口,如今两百来张,压力太大。

  且朝廷变更上交比例,从四六变更为三七,地方盈余颇少,亏空日多。

  所以,恢复到对半分,地方财政定然宽裕起来,只是中央会缩水。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