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8章 崇祯十五年的黄册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卿。”

  朱谊汐诚恳道:“我会明发旨意给各省、府,要求他们呈交贡生入学,接下来的就交给你了。”

  拔贡生,即秀才中的出彩者,由地方官举荐。

  “老臣定不负陛下厚望。”姜曰广气势十足。

  待其走后,皇帝也没闲着,让人搬来了顺天府的黄册。

  新的黄册以张居正一条鞭法为根本,以土地而非人口为中心,所以鱼鳞图册就占据了主要。

  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

  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

  这密密麻麻的图册,看上去有些幼稚,但却是朝廷统治根基,赋税徭役的基础。

  随着,黄册的失真,其实就意味着统治基础的崩落。

  “黄册中竟然没有商籍和贱籍?”

  略微看了一眼人口,朱谊汐一惊。

  民、军、匠三类,军户提供兵役、民户提供赋役,匠户的包涵名目繁多,有匠户(手工业)、灶户(煮盐业),甚至乐户(娱乐业)都有,但就是没商籍。

  士农工商,对商人的管控是缺失的。

  “难怪,难怪商税那么难收,不得不死磕田赋。”

  朱谊汐恍然大悟。

  朝廷底牌最多的就是田赋,对于商人,收取商税,属于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说朱元璋见识深,知道商人不过是士绅的白手套,造不造无所谓。

  但架不住晋商、徽商,陕商等商帮们的诞生。

  网络上谣言,说宋朝商税占据半壁江山,实际上是谬论,因为经商的都是官绅,他们怎么会心甘情愿送钱给朝廷。

  自己收自己的钱?

  宋朝的商税也难收,即使在宋神宗时,一年也不过七八百万贯,实际上与明朝差不多。

  所以,它就进行垄断,凡事赚钱的买卖,都由朝廷控制,如酒,茶,马,铁、醋等等,用国企直接捞钱,排他。

  而明朝则完全放任不管,铁、酒、醋等赚钱的行当,都由民间经营,就连完全属于朝廷的矿产,也被士绅们偷窃,矿监被赶跑。

  美名其曰,藏富于民,开国那会确实有效,商业带动了社会的发展,后来倒是挖朝廷自己的墙角。

  所以,明朝有晋商,徽商,陕商这样的大商帮,而国有经济繁荣的宋朝则完全诞生不了商帮。

  读到后半段,朱谊汐才明白了一些。

  黄册上虽然没有商户,但小商户也难逃被欺凌,被称之为铺户,交钱免不了,只是入不了朝廷口袋。

  而那些大商贾们此时也不乐意了,虽然他们不用交税,但却不是编户齐民,无法参加科举。

  如盐商们,应他们的要求,万历年间,设立了商籍,让他们子弟有了考科举的资格,但仍旧不属于编户行列。

  所以,小民们田产地产,朝廷一清二楚,而大商贾们却不用登记财产状况,惹人觊觎。

  “何其不平也。”

  朱谊汐感叹连连,幸亏老子户籍平等,所有人都是民户,躲不了的。

  说到这里,黄册的另一个不足也体现出来,它不纳贱籍。

  这里的贱籍,不是指乐户匠户等,而是指依赖于主家,无法给朝廷提供赋税差役的人。

  如奴仆,佃户等,完全人身依护。

  这些人,朝廷啥也捞不到,所以不承认其是人,也不会登记造册。

  而雍正取消了一切贱籍,才造就了人口大爆发。

  人一直在那,只是明朝,以及清前期不承认罢了。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