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2章 起居郎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板着脸,直接问道。

  郑森忙拱手道:“首先应当是记录皇帝礼仪方面的记事或是行踪,例如祭天,告祭太庙等等。

  再写皇帝之圣旨。

  次写各部奏折、题本。

  最后,则为各地官员的奏疏。”

  “而在同类的事情中,则以事务轻重为顺序加以记载。”

  “没错。”侍读则挑了挑眉,夸了一句,依旧呵斥道:“但还是不够,除了皇帝的私事,其余一概要记,不得遗漏。”

  郑森欲言又止,只能拜下。

  他没有愚蠢的问出哪些是皇帝的私事。

  比如,立太子,或者皇帝流连后宫等,在读书人眼里,皇帝家里無私事。

  “黄宗羲,你道为何设起居注?”

  “匡帝王之得失,引当今之忌惮。”

  “好——”侍读高兴地拍手道:“没錯,就是如此。”

  “匡得失,引忌惮,臣子难约君上,我等唯有以笔记之,为后世编史之材,让其君王忌讳,不敢肆无乱来。”

  “切记,起居注有两大忌讳,一为只真不假,二为今主不得阅,犯了一条,你们前途尽毁,遗臭萬年。”

  当年唐太宗强迫褚遂良让其观看起居注,逼得褚遂良删减后才敢呈上。

  而由于起居注乃是史书主要参考部分,所以唐太宗的那一段历史就被贴上了不可信标签。

  两人自然知晓其中忌讳,连忙应下。

  “黄宗羲负责记言,而郑森负责记事。”

  交代完后,其这才离去。

  随即,不待一会儿,就有宦官指引两人走马上任了。

  “臣等叩见陛下——”

  “起来吧!”

  刚抬头,两人就见到皇帝那带有莫名笑意的脸庞。

  心中莫名一阵寒意,只能起身,去往案几上埋首。

  不一会儿,户部尚书朱谋就前来觐见。

  郑森眼疾手快,直接书写:绍武元年,癸亥月庚戌日,帝召户部尚书朱谋,问其秋粮之事。

  黄宗羲则不紧不慢,听了一会儿,才书写道:绍武元年,癸亥月庚戌日,帝召朱谋,叹曰:

  时隔日长,不待又是秋收,今复北都,钱粮甚乏,不知卿家有何教我?

  朱谋拜曰:信赖祖宗庇佑,陛下恩德,今夏南国风调雨顺……

  “哦?”皇帝脸上浮现一丝惊喜,道:

  “秋粮能有多少?”

  “较夏税多上不少。”

  朱谋思量了一番,道:“湖广的軍屯步入正轨,秋收可得百万石,而福建今秋也送上粮草,合计一百七十余万。”

  “至于银圆,运河的税卡渐渐运行,再加上市舶司以及各地税卡,淮盐,今秋增至五百万两。”

  夏税是六月份收的,到了十月只有四个月时间,就收上五百万两。

  而要知道夏税可是七八个月,也才五百万两,可见其增幅之大。

  “银圆勉强够了,唯有粮草啊!”

  说着,朱谋就叹了口气。

  为了重修北京城,以及皇宫,一次性就支用了百万两白银。

  而粮草方面,则是大头。

  “山东民不聊生,满清刮地三尺地捞取钱粮,秋收之后怕是又一场饥荒。”

  “山西也不遑多让,而北直隶,瘟疫,兵灾,民不聊生,自保都难,何来粮草供应北京城?”

  说到这,朱谊汐觉得北方这烂摊子,太难为人了:“西北的闯贼,听闻去打和硕特人了,想必是养兵重来,又得驻兵用兵了。”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