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2章 秋收之喜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绣溪敕,腰系素银腰带,头戴乌纱帽,一副官相。

  果真是相貌堂堂。

  “本官名唤张朴,添为当阳县转运使,专司赋税转运之事。

  日后当阳县的赋税,无论商税,还是田税,都将由本官征收,无须再麻烦县尊了。”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

  士绅们瞠目结舌,心中懊悔,这下在县衙的关系,已经用不上了。

  而朱谊泉则满腹心酸,少了征税这条,日后的孝敬,怕是大减。

  但是没办法,别人还可以借故拖延,他可不能。

  作为宗室出身,他只能紧跟着汉阳王的脚步,亦步亦趋。

  接下来,虽然士绅们并没有冷落他,但朱谊泉依旧感受到了世态炎凉。

  赋税,终究是士绅们最大的利益所在。

  田税毕竟与商税不同,转运司衙门的阻力更大,也更难。

  不过,他听说转运司手下将配上军队,一切困难就显得不足为道了。

  之后,他又来到了一处军屯。

  虽然说军屯直接隶属于军政司,道地方衙门也有弹压,监察之职,更是事关汉阳王的大业。

  “县尊,此军屯,共有土地五千亩,屯兵一百,牛十头,驴五头,鸡鸭千余只,平日里多以鸡蛋改善伙食。”

  负责军屯的,名曰屯长,乃是军中下来的老兵,只是缺了大拇指,握住不了刀。

  手底下带着十来个伤兵,负责弹压军屯。

  与此同时,他的编制,也在县衙中,挂名为壮班之首的役头。

  望着金黄色的稻穗,朱谊泉点点头道:“如此,军屯能给殿下提供几万石粮食吧!”

  “也就亩产两三石,一万余。”

  屯长残缺着门牙,咧嘴大笑:“军屯是三七开,能上供万石左右。”

  “这群家伙,一个个惫懒的很,须得鞭子抽打,才肯干活,教训了两三个月,才好了一些。”

  朱谊泉望着卖力干活割稻,衣衫褴褛的兵卒们,他当然知晓,这些人就是曾经的俘虏。

  闯贼,西贼,亦或者左军。

  “殿下还是太仁慈了。”

  朱谊泉叹道:“这些流贼,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屯长就没接话了。

  “转运司总不可能从军中调下人手吧?”

  朱谊泉望着满脸凶色的屯长,想起他挂名的班头,突然就联想到什么。

  巡视了一番,朱谊泉就离开了此地。

  当阳县的军屯,约莫两三处,三五千亩不等,整个承天府数十处军屯,也有近万俘虏被安置。

  秋收将要开始,这是汉阳王免除秋税的倚仗。

  军政司自然也清楚军屯的重要性,几乎是每个月都派遣吏员巡查。

  总要给招募来的几百人找点事做吧?下放还有段时间。

  到了九月底,几乎所有的军屯秋稻已然收割,然后按照三七分,稻谷运送至襄阳。

  三成的军屯在承天府,七成在襄阳府。

  五万左军俘虏,安置在近万顷土地上,军屯三百余处。

  土地肥瘦不均,但亩产最少一石,万顷就是百万亩,秋收最低可得百万石粮食。

  “三七分,可得七十万石。”

  赵舒颇为兴奋道。

  “荒地有的是,殿下又从四川得十万西军俘虏,可再屯田两万顷,明年夏收,就是两百余万石。”

  “赵先生,这十万人在这半年,可也得吃东西吧?”

  朱谊汐毫不犹豫地打断了他的幻想。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