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章 执迷不悟(第三更,求票求订阅)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样敬忠职守的女护卫,看来得要来一打啊!

  对于卡扎费那一水的女子卫队,他可憧憬不已。

  ……

  荆州府。

  却说,汉阳王北上南阳之际,李继祖与尤世威二人,也奉命南下荆州。

  江陵城,轻易地被拿下。

  李继祖不可置信:“西贼,真的放弃了荆州?一心入川?”

  “应当如此。”

  尤世威大喜,沉声道:“收复江陵之后,咱们追着他们尾巴,莫要放过了。”

  “好!”

  李继祖也不想放过这个立功的机会,点头应下。

  于是,两人从江陵,再到宜都,最后在夷陵,遭受了抵抗。

  但,抵抗很弱,不过数日,就被精锐的秦军拿下。

  如此,直至兵力到达了归州,上万西军驻守,保护着这最后的归路。

  试探到此处,两人也不敢轻启战端,跟西军大规模起冲突,焦虑此作罢。

  自此,荆州被拿下,湖南地区贯通,近在眼前。

  ……

  而,远在四川的张献忠,此时并不在意,或者说,他来不及在意。

  因为大雨,在万县停顿三个月后,他势如破竹,不断地拿地,连克梁山、忠州和涪州,击败总兵曹英,破佛图关。

  如此,重庆府大部分就此收入囊中,四川的抵抗,显得如此的有气无力。

  唯独重庆府,誓死抵抗。

  “成都府近在咫尺,大西建业,即将大成。”

  面对诸将,以及文武,张献忠兴奋异常:“重庆府负隅顽抗,螳臂当车罢了。”

  众人都挺高兴,唯独孙可望,目光长远,拱手道:

  “义父,四川众军,都不是咱们的对手,唯独石柱秦良玉,乃是征战数十年来的老将,不可不察。”

  “哈哈哈!还是可望见识远。”张献忠闻言,大笑道:

  “我之所以留在重庆,就是想要会一会秦良玉,若是在石柱,我倒是不敢了。”

  “白杆兵,威名赫赫,今天,我就要彻底将它终结。”

  于是,张献忠十万大军,坐守重庆,以逸待劳,等着秦良玉。

  却说,崇祯十三年,罗汝才、张献忠乱蜀,罗汝才被秦良玉大败。

  而紧接着,秦良玉三万大军,被张献忠打得溃不成军,精锐尽丧。

  听闻张献忠再次入川,秦翼明劝说道:“西贼十万众,咱们秦家兵马丧尽,自保尚且不够,去打西贼,绝对是送死啊!”

  秦良玉失望地看了一眼侄子,说道:

  “你遇大事,则心怵,优柔寡断,前番你驻足不前,坐视孙督师兵败,何谓自言姓秦?”

  “今次,老身即使无法击败西贼,甚至兵败,但也绝不会畏惧,退缩。”

  “值得吗?姑姑!”

  秦翼明被数落着难受,但依旧抬起头,倔犟道。

  秦良玉扭过头,苍老的面容下,满是坚定:“怎么不值得?你父,叔父战死沙场,我儿祥麟,儿媳(张凤仪),也身死为明。”

  “秦、马两家,世代忠于大明,马革裹尸,是咱们的本分。”

  “既然你愿意留下,那就守着石柱和秦家吧,万年(其孙)还小,一切就由你做主。”

  说着,秦良玉毅然决然而走,去往招募土兵。

  七十一岁的女将军,风采依旧。

  秦翼明默然,看着姑姑远去的背景,呢喃道:“秦、马两代人,都为大明赴汤蹈火,够了,真的够了。”

  “姑姑,你为何执迷不悟呢?”

  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为大明,可谓是死而后已了。

  兄长:秦邦屏,官授都司佥书,1621年浑河战役中战死。

  兄长:秦邦翰,1621年浑河战役中战死。

  弟弟:秦民屏,官授副总兵,1624年平定“奢安之乱“中战死。

  儿子:马祥麟,官授宣慰使。1642年战死于襄阳。

  儿媳:张凤仪,1633年战死于河南侯家庄。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