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5章货币的发展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时期,同样流通非常广泛的还有刀形币。刀形币是齐国的货币,因形状酷似刀鞘,故称刀形币。战国时期,齐国的商业非常发达,因此它在货币铸造方面比较领先。刀形币的来源应该也跟铲形币差不多,最初这一地区可能是以刀鞘为交换媒介的。对出土的刀形币进行金相分析之后专家发现,刀形币不仅外观酷似刀鞘,而且金属成分也跟当时的刀鞘成分一致。战国时,齐国铸造钱币的地方很多,但是,这些不同铸造地所铸造的货币却都有一个统一的铭文——“齐法化”。其中,“法”在古文中的意思是标准,而“化”可能就是货的简写。“齐法化”就是齐国的标准货币的意思。我们都知道刀鞘有“合六而成规”的说法,有意思的是齐国的这些刀币也可以“合六而成规”。战国时代,刀币已经非常成熟,由于它适合存储和流通的特点,刀币迅速成为那一时期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管子·轻重篇》中有一句话就说出了刀币在人们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黄金刀币者,民之通货也”。

  刀币虽然是齐国的标准货币,但是它的影响范围却不仅限于齐国。据出土文物推测,位于齐国西北部的燕国也通行刀币,只是燕国的刀币是以“明刀”作为铭文的,而且造型也没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齐国的刀币那么精致。

  贝形币是楚国的流通货币,因为外形酷似贝壳而得名。我们前面说过,贝币的历史非常久远,从夏朝开始就有了贝币,但这时的贝币跟最初时候已经有了很大不同,这时的贝币采用的不再是天然贝,而是把铜铸造成了贝壳的形状。贝形币被称为“蚁鼻钱”或者“鬼脸钱”,它的顶端有两个大小不等的穿孔,背部微微凸起,腹部呈椭圆形。楚国的这种贝币也像同时期其他国家的货币一样,刻有铭文,这在之前的贝币上是没有的。在所有铭文中,“贝”字是最常见的。

  除了贝币以外,楚国还流行另外一种货币——版金。版金是由一些打有方形或者圆形印记的小块连在一起的。最大的版金有54个小方块。这种货币使用的时候是根据需要支付的数额从大块上切下合适的若干小块,用天平称量后支付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货币之外,还有一种货币在战国货币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就是圆钱。圆钱就是环形币,是方孔钱的前身,它主要流通于秦国一带以及东、西周地区。这种货币的形状可能来源于古人的所佩戴玉环或者玉璧。东、西周地区的圆钱铸造非常精美,并铸有“东周”、“西周”的字样。秦国的圆钱也铸有铭文,但是铭文主要是“重一两”、“十二铢”、“十三铢”等。方孔钱是秦朝晚一些时候的流通货币。方孔钱也有一些跟圆钱很相似的铭文,常见的就是“半两”、“两甾”等。据推测,方孔钱可能是由各地官府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所造的,它是秦在统一六国过程中流通最广的货币。因为秦国对外的扩张,秦势力所及的范围内的地区都受到方孔钱的影响。

  货币的历史和商业发展的历史是分不开的。商业发展的水平决定了货币发展的水平,而同时货币的发展又能促进商业的发展。战国时期,各国在货币铸造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这当然与当时商业的快速发展是分不开的。

  ()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