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2章 贫穷_大宋一把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多大,只不过明显做工粗糙点。里头也没隔断,直接就是两个大灶台,上头两口大锅:锅还是定做的,口径很大,张司九都能躺进去。炒锅样式,尖底敞口,容量很大。

  就这两口锅,费了徐氏不少钱。给钱的时候,心疼得徐氏捂着钱袋子当场就想反悔。

  灶台是黄泥糊的,也不敢直接烧火烤,只能先晾几天,不然容易烧裂了。

  灶台旁边是操作台,操作台张司九让徐氏掏钱买了一块大石板子铺上头了。看着就干净。

  除此之外,还有大水缸和排水的系统——这样清洗食材的废水就可以直接倒在墙角那个破缸里,缸子底下掏了洞,连接了大竹筒,直接伸出屋去,把水排到了水沟里,又直接冲到院墙外头。

  院墙外头挖了个小坑,可以拿来蓄这些脏水,到时候不管浇地,还是怎么的,都可以用。

  整体效果出来后,郭氏简直是羡慕:“这也太好了些。看着就舒坦好用!也不用提水出去倒了。就是浪费了点,泔水可以喂猪的。”

  徐氏也是十分满意:“那不行,加了草木灰的,猪吃了不好。而且,那头肥猪,是三郎养在这里的,不敢随便喂东西。”

  郭氏知道三郎就是杨元鼎,是县令家的小儿子,一时之间更加打定主意以后要多来走动:万一就能和县令家也攀上关系呢?就是混个脸熟也好啊!

  不过,对张司九来说,这个厨房好是好,但远远达不到她心目中的效果,只能是凑合用。

  真正让她期待的,还是火炕。

  火炕的实验,是在她屋里实验的。

  毕竟,杨氏那边是主屋,东西多,不好破土动工的,杨氏那屋里,每一间屋子都住了人,也不好挪。

  就张司九这里,住了三个小娃儿,一起搬去空屋子里,挤一挤腾出一天功夫来,就把土炕给弄好了。

  按照张司九的盘算,土炕就弄了一间屋的——土炕虽然好,可是耗费空间大,要一直暖和,还得一直烧火,所以干脆就只弄一间屋子的,到时候,她和招银就当集体宿舍睡就行。等暖和了,再各自分屋。

  那个土炕几乎占据了半间屋子,怕塌了,还特地打了木桩子来支撑和加固。

  做好之后,反正猛然一看,是格外壮观。

  烧火的灶,张司九放在了靠近窗户那边,烟囱顺着墙角爬上去。

  现在虽然刚做好,不能烧火实验,但光看外观,张司九觉得和自己曾经在图片上看到过的,已经有百分之八十相似了。

  那个灶,张司九已经计划好了,可以用来烧热水,这样就能保证冬天有二十四小时的热水可以使用。

  等待火炕开用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充满期待又充满了煎熬的。

  不仅张司九是这样,就是家里其他人也这样。

  完工之后,徐家人都不来了。但约定好,开始用火炕的时候,他们过来看看,如果好用,回去也弄一个。

  就是杨元鼎,也打算亲自来实验第一次火炕开火效果。

  就在这期待的日子里,张司九却又迎来了老熟人接生婆。

  接生婆是来给张司九介绍生意的。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