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四章 愿者上钩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谕寻思道:“如此说来,你只见过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日本人?对方的样貌哪?”

  小王说:“他戴着墨镜,还有大帽子,看得不太清楚,但声音应该听得出。”

  李谕叹了口气,这小子在职业谍报人员面前真的太嫩了,声音恐怕也是对方模彷的。

  最关键的是,就算他能指认,也没人会相信一个瘾君子的话。

  李谕站起身:“我都知道了。”

  赵谦问道:“先生,小王他……怎么安置?”

  王伯说:“安置什么,宰了算了!我,我也不想活了。”

  李谕知道小王是他独子,叹了口气说:“不知者无罪,而且他不过是个棋子,先让他好好戒了毒瘾再说。”

  王伯老泪纵横:“谢老爷不杀之恩。”

  李谕对赵谦说:“这几天让他单独在一个房间,牢牢捆在床上,平时用布条塞住嘴,不要让他咬舌。吃饭的时候就灌点米粥。”

  赵谦问道:“能戒掉吗?”

  李谕说:“只盼毒瘾不深,否则……哎,总之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

  一旦查到日本人那,还真是推不动。

  早在日俄战争开战之初,清廷就宣布“局部中立”,现在更不敢随便惹日本人。

  李谕早就料到,所以不着急。

  到了二月二,他去洋行买了一些玻璃杯和洋酒,又让凤铃买了好多熟肴,做了一大桌子菜,所有人一起围坐起来吃饭。

  李谕对大家说:“此次死里逃生,可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老子说过,坏事不见得是坏事,所以应当庆祝。我特意买了法国红酒,与大家共同品尝。喝红酒,肯定是要用到玻璃杯的。”

  所有人都斟满了酒,李谕带头喝下。

  然后继续说:“不过这件事让我吃了一些教训,于是又从洋行买了一台最新的美国产防火保险箱,专门用来存放信件。”

  今后信件多了,李谕的确要这么做。

  这个时代,信件几乎是最重要的通信方式,好多隐秘的事件都是从信件上爆发。

  比如…刚刚拿到今年诺奖,在欧洲正红得发紫的居里夫人,几年后就是因为几封信困扰了多年。

  那时皮埃尔·居里已经过世,坊间突然传出了居里夫人的绯闻,还是和学生郎之万。

  郎之万是皮埃尔·居里的学生,也就是说,居里夫人是他的师娘。

  而且郎之万已经结婚有孩子,不知道为啥和居里夫人传出了故事。

  本来没有传得太广,但郎之万真的太大意了,让他夫人熘进了办公室,偷走了几封居里夫人写给自己的信。

  这可要了命。

  到了1911年,第一届索尔维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居里夫人和朗之万一起参加了此次会议。

  朗之万夫人怒火中烧,拿着信找到报社。

  一时间,巴黎城里掀起了轩然大波,《每日新闻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居里夫人和朗之万教授的爱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