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3.解放埃及,打穿中东_红色玛利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为了确保苏伊士运河这边的问题,隶属于格里芬公司的第八集团军,已经来到了意大利。

  然而,地中海依旧是一片大海,苏军要想越过地中海进入非洲,难度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再说了,即使把黑海舰队给驾出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跟土耳其的扯皮是一回事,黑海舰队在这场作战中是否有效又是一回事。

  保持中立的土耳其,自然允许苏联船只驶出或者驶入黑海,但军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且苏联也埃及真的相距太远了,要想隔离大海和三千六百多公里距离去增援埃及,不算成本,单是运输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所以,苏联能提供的帮助实在有限。

  大战一触即发,火药味已经弥漫在整个埃及上空。

  虽说第八集团军很难渡海作战,但开罗那边至少是稳定了。

  由于有了意大利的大量武器装备支持,自从纳赛尔贡献了阿里宫之后,算是彻底控制住了开罗。

  再加上有了大量的民兵支持,还有自由军团组织的职业军人支撑,纳赛尔政权有了一战之力。

  只不过,纳赛尔政权也不是一帆风顺。

  在真正控制阿里宫,控制整个开罗之后,摆在纳赛尔面前的,是政权的稳固问题。

  在这一点上,玛利亚早有预料,她根据大量的埃及资料,再结合自己上辈子的记忆,写了五条可供参考的建议。

  第一,团结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是有局限性的,但农民又是埃及工人的前身,是工业市场的主体,所以即使农民是有产者,也不可以放弃。

  应当团结他们,拉拢他们,而且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他们。

  对于第一条建议,纳赛尔没有完全采纳,毕竟他也不算是百分百的gc主义者,他算是一位民主社会主义者。

  但在团结农民这件事情上,纳赛尔还是做到了,也认可玛利亚对农民和工业之间的关系看法。

  第二条,稳定秩序,军民互不干扰,不得出现军扰民,也不得出现民乱军的情况出现。

  纳赛尔是军人,对于这一条,他表达了百分之两百的认可。

  第三条,不得无条件开放粮仓,应该使用粮票制,合理分配着有限的粮食。

  第三条,他遵从了。

  第四条,稳定自己的合法政权,对不稳定因素者进行控制。

  这个‘不稳定因素者’说得很广,但纳赛尔很清楚,他们这支革命力量确实存在着这样的不稳定因素。

  例如穆斯林兄弟会。

  在炮轰阿里宫时,他们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而且在对阿里宫发起冲锋时,穆斯林兄弟会也没投入战斗。

  成功控制开罗后,穆斯林兄弟会还以‘代表穆斯林’的名号,向他提出分权,这让纳赛尔很不满意。

  虽然他也是穆斯林,但凭什么我不能代表穆斯林,而只有你们能代表穆斯林?就因为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