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章 初露锋芒_流水渡往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平事苏轼,年轻气盛,却是文笔豪迈,深为宋神宗赏识,有大宋第一文豪之称。但苏轼和司马光一样,素来反对王安石变法,虽曾因谏言变法而被贬职,但仍据己见上奏,“贬斥”王安石的新政。

  这时,大臣韩维道:“子瞻此言差矣,自古以来变法就是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换取多数人的利益,若凭几人言语,便说不得人心,恐怕有所欠就。昔周文王用姜尚变法,西周得以强盛,商鞅变法,七雄中以秦最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强摄中原。不能以鼠目寸光之见,来定夺变法大局。”

  韩维话语中带刺,惹得大部分保守派大臣不满,他们纷纷响应司马光和苏轼,强攻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自然,改革派中也有不少大臣争锋相对,据理反驳。一时间,元正殿内沸沸扬扬,两大派在这朝堂上“争斗”起来。

  “好了!众卿不要争了”。只见宋神宗龙颜微怒,神态庄肃。一声威吓之后,众大臣顿时无声静寂。宋神宗神情缓和下来,说道:“一月前的那场危机仍在朕的眼前不住得晃来晃去,别再好了伤疤忘了痛。大宋现在是北有契丹虎视眈眈,西有党项族不断骚扰边区,另外大理、吐蕃等诸狄戎小国,也都跃跃一试。为今之计是选拔能征善战的将领以御外敌,再图内强!”说到这儿,宋神宗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过了良久,才说道:“若是杨家尚有一人在,何惧他夷。”

  宋神宗这话使不少老大臣们回想起十八年前的往事来,那时,还是仁宗皇帝当政:

  自杨老令公后,杨家数代名将辈出,北抵外夷,西征诸戎,胆寒了周边诸国。到了第四代杨文广时,杨家更是将才济济,满朝中,有一半以上的武将皆是杨家人。自然,杨文广的兵权也一朝胜过一朝,在朝中地位堪是无人能及。

  如此显赫的战功怎能不遭人妒嫉和猜疑,于是流言百出,传言杨家将将取代赵家王朝,建立新的政权,会再一次出现“黄袍加身”的局面等等。这些流言在朝中传来传去,最后连宋仁宗也惧怕了,害怕有朝一日杨家将势力太大,难以控制,担心赵氏基业不保。

  趁此机会,有些大臣便向宋仁宗进谗言,渐渐的削弱了杨家的实力,并夺去了杨文广及杨家将领的兵权,将杨家一百三十余口以莫须有的罪名囚禁在京城外的青云山上。宋仁宗本想借此压住杨家的势头,但是没过多久,却传来了惊骇去全国的消息:青云山遭遇大火,杨家一百三十余口全部葬身火海。

  如此噩耗震惊了全国,宋庭更是如朽木一般连连“垮塌”,边境诸国联合攻宋,掠去了大片土地。不得已,宋仁宗只得纳岁求和。自此,宋仁宗是深深的责备自己,向全国下了诏书,自责过失,追赠杨家门人。但也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