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章 伪满洲国_特战狙击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国际联盟的盟约占取中国领土并使之独立;“九一八事变”中日军行动并非自卫;“伪满洲国”是日本参谋本部指导组织的,其存在是因为日本军队的存在,“伪满洲国”不是出自民族自决的运动。为此,日本于同日宣布退出国联.

  日本关东军一直试图在中国东北建立亲日本的政权。起先,日本寄希望于掌控东北的军阀张作霖,发现张难以驯服之后将其暗杀(见皇姑屯事件);后又试图控制接替其父掌握关东的张学良,又告失败(见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终于完全占领中国东北。1931年底,因九一八事变引咎辞职的原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前往东北,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和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商讨事变进展。1932年1月28日,返回日本的南次郎向日本天皇作了《满洲近况》的报告,建议在中国东北建立“新国家”。在报告中,南次郎指出,如此可以方便日本今后进攻苏联“向北发展”,而日本通过控制这个“新国家”的经济,可以获得使日本永久自给自足的资源,还可以通过向中国东北移民解决日本人多地少的问题。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一直冀望复辟清朝的前清贵族以为时机到来。满洲宗室、时为吉林省军参谋长的熙洽趁吉林长官奔母丧不在城中之机,打开吉林城门,向日本投降。满族人熙洽成为日本侵华以来第一个投降日寇的中国官员。熙洽密信清朝逊帝溥仪,请“皇上”(溥仪)回到“祖宗发祥地,复辟大清,救民于水火”,在“友邦”(日本)支持下,先据有东北,再图关内。以已经升任吉林省代理长官的熙洽为首的前满洲贵族向日本方面提出迎接溥仪至东北、建立君主制的国家。日本关东军方面也早已认定溥仪是合适的傀儡人选。战后,城野宏供认日方选择溥仪的原因为:

  首先,溥仪“同中国本部的国民党没有任何联系”;

  其次,“满洲和蒙古的一些旧的阶层对于清朝还怀有传统的向往”;

  第三,“一般的农民……对由满洲的爱新觉罗家实行的王道政治似乎更加欢迎”。

  满洲国执政就任式

  1931年11月8日,土肥原制造了“天津事件”,将溥仪从其在天津日租界的住所秘密带出,后经大沽口、营口、旅顺,接至抚顺。1932年2月16日,关东军召集张景惠、熙洽、马占山、臧式毅,及谢介石、于冲汉、赵欣伯、袁金铠等人在沈阳大和旅馆召开“关东政务会议”,会议由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主持。会议决定迎接溥仪为伪满洲国执政,并分配了各人在政权中的职务,其中板垣征四郎任奉天特务机关长、伪满洲**政部最高顾问。18日,发布《独立宣言》:“从即日

  请收藏:https://m.bq9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